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日,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夜宿纳夫里亚(Nafpias)的King-Minos旅馆
希腊是西方很多学问的源头。在雅典住下后我一再打量四周种种景象,心想世间有多少引经据典的高头讲章和书斋玄谈,都是凭借着这儿取得权威性的,而这儿的一切却那么朴实无华,没有任何装腔作势的模样。这里的路人并不要求我们都去披上柏拉图式的麻片,这里的学者并不要求我们按照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来叙述世事,这里的警察也不要求我们违避亚理士多德讲过学的街道,这里的报刊并不做腐酸卖弄,这里的青年并不端着架子好像是天生的什么后裔。
回想希腊当初,几乎所有的学问家都是风尘仆仆的考察者。他们行路,他们发现,他们思索,他们校正,这才构成生气勃勃的希腊文明。希罗多德从三十岁开始就长距离地在外漫游,东到巴比伦,西到西西里,南到卢克索,北到黑海边,后又长期参与雅典城邦的各种文化活动,这才有后来的《历史》。
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他一生所走的路线与我们这次考察基本重合,即从希腊出发,到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而他漫游的资金是父亲留下来的遗产。等他回到希腊,父亲的遗产也基本耗尽,当时他所在的城邦对于子女挥霍父辈遗产是要问罪的,据说他在法庭上以自己刚刚完成的学术著作《大世界》为自己辩护,终于说服法官,免于处罚。
德谟克利特在法庭上论述自己的旅行考察与自己的学术建树的关系,一定很精彩,可惜无缘读到,但我们却记下了他这样一段话:
在我同辈人当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见了最多的土地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勾画几何图形并加以证明没有人超过了我,就是埃及的所谓丈量土地员也未能超过我。
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自述,其实也描述了每个文化兴盛期的学者们的群像。我经常想,这些学者如果知道几千年后将有一些自称“做学问”的人躲避浩阔的生命历险,一头钻在细微如针尖麦芒的字里行间颠来倒去,不知作何感叹。这种联想,我在游历山东稷下学宫遗址时也曾产生过。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背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就不是图书馆、研究所、大学、博物馆,而是文明遗址的实地,因此经常要离开城市去野外。
希腊文明的中心是雅典,但要深入了解它,先要荡开一笔,看看它的背景性土壤。那么,理所当然,先去伯罗奔尼撒半岛。这个半岛的名字只要稍有世界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因为雅典城邦衰落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域广阔、生态落后,其中斯巴达人更是好战尚武,政治保守,真把一个发达、进步、繁荣的雅典给活活拖垮了。
这便是一切文明难以摆脱的悲剧。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与它周际的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与野蛮和落后为邻。如果两方面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必定时时起战火;如果两方面属于同一个政治范围,必定天天有内耗。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人与雅典人的争逐,基本上属于内耗,赶不走、逃不掉,直到相互拉平、两败俱伤,才会暂停。
但是,超出一般世界史知识的是,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尤其是其中的迈锡尼(Mycenae)。迈锡尼的繁荣期比希腊早了一千年,它是一种野性十足的尚武文明,却也默默地滋养了希腊,尽管以后成熟的希腊文明在本质上与迈锡尼文明有根本区别。
人们对迈锡尼的印象,大概都是从荷马史诗中获得的吧?那位无法形容的美女海伦,被特洛伊人从迈锡尼抢去,居然引起十年大战。有一次元老院开会,白发苍苍的元老们觉得为一个女人打十年仗不值得,没想到就在这时海伦出现在他们面前,与会者全部惊艳,立即改口,说再打十年也应该。最后,大家知道,迈锡尼人以“木马计”取得了胜利。但胜利者刚刚凯旋就遭到篡权者的残酷杀害……这些情节,原以为是传说,却被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德国考古学家的发掘所部分证实。
这就一定要去了,不是去重读史诗,而是实实在在地追溯希腊文明的源流。须知,当时的迈锡尼是如何了得,他们为了一个海伦与特洛伊人战斗,所带领的是希腊联军!
在荒凉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寻找迈锡尼,不能没有当地导游的帮助,找来一位,一问,她的名字也叫海伦。不过我们的这位海伦年岁已长,身材粗壮,说着让人困倦的嗡鼻子英语,大口抽着烟。与她搭档的司机是个壮汉,头发稀少,面容深刻,活像苏格拉底。海伦和苏格拉底带我们越过刀切剑割般的科林斯运河进入丘陵延绵的半岛,只见绿树遍野,人烟稀少,偶尔见到一个小村庄,总有几间朴拙的石头小屋挂着出租的招牌,但好像没有什么生意。
路实在太长了,太阳已经偏西,汽车终于停了,抬头一看,是一个傍山而筑的古剧场。对古剧场我当然有兴趣,但一路上我们已见了好几个,而海伦说,前面还有一个更美的。这使我们提起了警觉,连忙问:“迈锡尼呢,迈锡尼在哪里?”
海伦摇头说:“迈锡尼已经过了,那里一点也不好看。”她居然自作主张改变了我们的路线。后来才知,她接待过不少东方来的旅游团,到了迈锡尼都不愿爬山,只在山脚下看看,觉得没有意思,她也就悄悄取消了。
我们当然不答应,她只得叫苏格拉底把汽车调头,开回去。
迈锡尼遗址是一个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占据了整整一座小石山。远看只见满山坡颓败的城墙,一般游客以为已一览无余,就不愿再攀登了,其实它的第一魅力在于路,而路,也是这座王城作为战争基地的最好验证。路很隐秘,走近前去才发现,深深惊叹它那种躲躲藏藏的宽阔。我带头沿路登山,走着走着,突然一转弯,见到一个由巨石堆积出来的山门,仰头一望,巍峨极了。山门的门嵋上是两头母狮的浮雕,这便是我们以前在很多画册中都见到过的狮门。在猝然之间领受千古气势,在静僻之中撞见世间名作,我不能不停下步来调理呼吸。
山门石框的横竖之间都有深凹的门臼,地下石材上则有战车进出的辙印,当门一站,眼前立即出现当年战云密布、车马喧腾的气氛。进得山门向上一拐,是两个皇族墓地,经过考古挖掘,现在留下层层叠叠的许多空廓。也就是说,这个王城进门的第一风景就是坟墓,这种格局与中华文明有太大的差别,却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兵黩武的王朝的荣誉结构。迈锡尼王朝除了对外用兵之外,还热衷于宫廷谋杀,令人惊讶的是,考古学家在墓廓里发现的尸体,如用金叶包裹的两个婴儿和三具女尸等等,竟能证明荷马史诗里的许多残酷故事并非虚构。一个墓坟牵连着一串故事,盲诗人的歌声慰抚着无数亡灵。这是荷马的迈锡尼。
从墓区向上攀登,道路越来越诡秘,绕来绕去都是错综的石梯,像是进入了一个立体的盘陀阵,可见当年这里埋藏了无数防御机巧,只等进城的敌兵付出沉重的代价。终于到了山顶,那是王宫,现在只留下了平整的基座。眼下山河茫茫,当年的统治者在这里盘算着攻战方略。
由于穷兵黩武,迈锡尼王城里留下了大量青铜制作的面具和武器,以及多种殉葬器皿。现在除了被博物馆收藏,出土的山坡上也展出一部分,这便是考古学意义上的迈锡尼文明。这种文明被战争所提炼,因战争而规整,而在一场战争结束后,又通过大量俘获的工匠而完成较大规模的交流和融汇。
但是,以战争推动工艺文明,毕竟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如果把文明的含义扩而大之,由工艺而上升到人文历史,那么,这座山头就很难令人喜欢。太多的征战,太多的杀戮,最后连王城也沦落为一个堡垒。与其他文明遗址相比,一度强悍无比的迈锡尼显得那么局促和单调,这真是一个干涩无味的悲剧。
迈锡尼文明究竟在哪些方面哺育了希腊文明,这是一个还在讨论的学术问题。我想,除了联合战争带来的生态方式和工艺水平的集聚外,不应忘了荷马诗史。荷马从迈锡尼的血腥山头上采撷了千古歌吟,然后与其他歌吟一起,为希腊文明做了精神上和文学上的铺垫。不要以为在坚硬的青铜顽石前这些歌吟不值一提,其实,只有把迈锡尼进行审美软化和精神软化,才有可能出现希腊文明。
世上的古城堡大多属于战争,但其中有百分之一能进入历史,有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有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相比之下,诗情最高贵也最难得,因此迈锡尼的最佳归属,应该是荷马,然后经由荷马,归属于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