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700000014

十 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人世间一切最深刻的事情总是亦悲亦喜、既悲且喜、悲喜难分,这显然已经是至高的哲学命题。心理美学为这一哲学命题提供了许诺,自己却不是终点,终点还是哲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分析心理学与诗的艺术》中曾说,心理学不能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这就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表白了心理学不是终点。终点各有其归,哲学指出了世事的本质问题,可视为终点之一。当然文学的终点又必须是感性形式。一种回归到感性的本质,一种熔铸了本质的形象,这就是艺术。

我们既然已经到达了这样的思维高度,那就可以进一步来看看一般的所谓“正剧”了。“正剧”,就是非悲非喜的平常状况,未必是指戏剧类型。

如果按照前面的心理分析,悲剧对应着人类的仰视心态,喜剧对应着人类的俯视心态,那么正剧所对应的,是人类的平视心态。

平视心态出于对生活的寻常判断,即洗去了特殊色彩和浓烈情绪的衣食住行、朝朝暮暮。对于梅特林克来说,寻常就是艺术的主要对象,但是,很多大艺术家很快就超越了他,认为寻常如果要具备美学意义,必须有深厚的潜伏。也就是说,看似没有特殊色彩、浓烈情绪,其实是几种特殊色彩构成了对峙性平衡,几种浓烈情绪完成了对冲性均势。看似寻常,却是无限不寻常的化合。

因此,所谓正剧,不应该只是描摹平常物态,而应该是异常物态经过辛苦谈判和磨合之后的平隐状态,如中国古语之“静水流深”,其间蕴藏着惊人的力度。这种认识,也就把日常生活提升到了哲学高度。

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作品,不管是追求仰视的、俯视的,还是平视的,总是依照习惯的心理模式推进,很少有逆反的内涵。即便有交错、转换,也常常仅止于交错、转换,而很少有内在的淬击和熔铸。于是,深刻没有了,本质没有了,哲学没有了。

这种平庸之作,大多是创作者出于对观众心理的惰性预判,妨碍了对生活本质的开掘。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啊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啊

    小骆子爱着小乐子,小乐子爱着小骆子
  • 程女士和姚小姐

    程女士和姚小姐

    母亲摇身一变成了22岁的小姑娘,昔日的争锋相对如今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重新回到22岁的母亲和常年与之对峙的女儿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当母亲成作天作地的戏精,女儿该何去何从?
  • 厚葬

    厚葬

    爷爷去世的那一天告诉我活不过十八岁,于是就在我十八岁那一天师父连夜带着我跑去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点燃了三柱香给我借了一个命格.....
  • 诸山之巅

    诸山之巅

    武侠,都市武侠,除此,别无选择了
  • 重生之真没想当渣男

    重生之真没想当渣男

    尝遍了人情冷暖的朱元龙,一觉醒来回到了2007年的9月1。这时他刚考上大学,坐在去齐市医学院报到的火车上。重生的朱元龙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想多谈几次恋爱罢了!
  • 我为神境

    我为神境

    万年前便已布下的阴谋,路迟将何去何从?是毁灭?还是新生?苦心经营的兄长是否能实现宏伟抱负。卖身为奴又该如何逆转人生。兄弟之战避无可避,又该如何面对。六族的命运是否能走向真一所期盼的那样。这世间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假.........
  • 两世为仙

    两世为仙

    《两世为仙》,是托钵村夫之作《仙尘》的姊妹篇。写刘叶圣元转生修仙的故事。
  • 断肠词

    断肠词

    断肠词 ,(宋)朱淑真著,系中国古代诗词名著。
  • 黎明没落

    黎明没落

    人类发现神秘矿物“蓝晶”从而使科技推上顶峰。修炼与科技并存,灵力为辅,科技为主。一场恐怖大爆炸,大陆近半人类与野兽遭殃,发生异变,成为异魔。人类与异魔不死不休。曙光能否照破黑暗。
  • 灵葫真仙路

    灵葫真仙路

    每个修士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那便是成仙!一次不成,那就东山再起!一个普通的少年,得仙宝相助,低调修真,快意恩仇,御美逍遥,最终修成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