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800000015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篇采用故事形式的书刊推介文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选用了一个十分别致的标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至少涵盖了以下内容:

一是本文的叙写对象是“一本书”。至于是什么书,标题没有明确揭示。

二是强调这本书是“必读”的。所谓“必读”,意思是必须阅读,不可或缺。究竟是什么书,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读”的范围?这就引发了读者急于探知底蕴的强烈愿望。

三是“男孩子必读”。为什么单单指定男孩子必读?女孩子就不一定要读了吗?作者是不是故弄玄虚?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吸引力。

其实,作者叙写的是笛福撰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属于历险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是鲁滨逊,他流落荒无人烟的孤岛,靠着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渡过了28年的艰难历程,能给读者以深刻启迪。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点示了“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

全文十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六自然段):揭示“我”读的一本书及其由来。

先推出“我”读的一本书是《鲁滨逊漂流记》,指出书已很旧很旧,暗示了它有来历。

接着叙写这本书的由来:爷爷爸爸“我”。

这里突出了扉页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学会生存”。显然,这是上两代人对下一代的指点和期望。

末了强调这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表现了这本书的不同寻常。

第二段(第七至十四自然段):介绍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说明“我”喜欢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先以“爱不释手”领起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介绍:

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渡过了28年的历险生活,突出了他的聪明机智,具有坚强毅力。

情节可以这样概括:鲁滨逊起初充分利用剩余物资后来自己着手种植、饲养、制造接着救下俘虏最后离开孤岛的机会终于到来。

继写“我”喜欢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

书中的名言是“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讲出了“我”的理解。

书中的人物是鲁滨逊,写出了他在“我”想象中的样子和“我”由此而萌生的希望。

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点示“我”以后将珍藏这本书的打算,遥接开头,结构紧密。

好好珍藏传给儿子。

由开头的“三代相传”进到设想中的“四代相传”了,可见“必读”的意义。

【字词推敲】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句中的“珍藏”一词意思是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这一词语用在这一句子中,含有双重意义:既表示这本书是三代相传的,历时已久,来之不易,凝聚着上两代人的心意,所以必须珍藏;又表示这本书并非传到“我”为止,“我”目前还小,等以后长大了,结了婚,生了儿子,再把它传给儿子,这当然是一个漫长过程,不珍藏还能等到那个时候?“我”所以要珍藏、再传,就因为“我”也喜欢上这本书,学有所得,大概也有题辞送给未来的儿子吧?

【句子含义】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这一句是对鲁滨逊的集中评价,十分精当。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必须联系下文进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只身一人,能够渡过28年的艰难历程,没有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能做到吗?鲁滨逊先是充分利用沉船上的剩余物资,而剩余物资必有一天会用尽的,怎么办?鲁滨逊在岛上开始种植大麦和水稻,学会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之源,甚至还能制作家具,没有聪明机智能做到吗?孤岛生活十分寂寞,鲁滨逊先是饲养鹦鹉做伴,后来又增加了“星期五”做了仆人和朋友,否则“若干年”、“又过了好几年”的漫长岁月,谁能坚持?鲁滨逊“学会生存”的本领和毅力确实是惊人的!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一句中列出的名言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推敲探究,辩证理解:在现实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时时处处都有危险,关键在于正确对待,如果害怕危险,见险止步,畏缩不前,那将会一事无成,无所作为;如果正视危险,不怕危险,大胆实践,就有可能战胜危险,获得成功。这里边,树立进取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险阻何止千重万重?但他们“不怕”,终于挺过来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险阻?当然会有,关键仍然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迎难而上,知险而进。自然,话又说回来,盲目进取,无谓冒险,又不是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反对的!鲁滨逊不怕险阻,取得成功,并不盲目,正是凭着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拼搏而来的啊!

【语段理解】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这第十四自然段是“我”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心得之一,需要我们联系实际,深入理解。

这一语段总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总的感受,落脚在“非常喜欢”上。

第二句则是写“我”想象中的鲁滨逊的样子,紧承“非常喜欢”而来——“我”非常喜欢鲁滨逊,就因为他沦落孤岛,不甘屈服,与环境斗争,即使后来没有穿的(用羊皮做衣裤)、没有用的(用斧锯来自制)、没有吃的(背上筐去捡,用鸟枪去打)、遇到风雨了(撑起自制的羊皮伞)……样子也许滑稽、难看,但他哪会顾及许多?他要奋斗,他要生存,精神多么难得!

第三句仍然由“非常喜欢”而来,并且生发开去,讲出了“我”的希望,采用了“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句式——像鲁滨逊那样,去探索,去发明,去创造,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坚强毅力,岂止“学会生存”,更要有所发展啊!

这三句话实质上是“我”学习的重要心得。

【写作特色】

一是围绕标题,意贯全篇。

这篇课文的构思富有艺术性。标题有“男孩子必读”,本就出人意表,读完全文也许能心领神会,原来这是三代人的心意!不是吗?爷爷送书给爸爸,希望爸爸成为一个有用的男子汉,像鲁滨逊那样,战胜恶劣环境,终至获得成功;爸爸送书给“我”,希望“我”能像鲁滨逊那样,“学会生存”,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勇敢地战而胜之;“我”甚至还想将来将这本书送给儿子,大概也是认为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鲁滨逊那样,做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三代人的心意组成了文章的意脉,或显或晦,但读后自能明白,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心构思,富有艺术性啊!

二是故事形式,充满情趣。

本来,介绍一本中外驰名的小说,往往要以说明为主,但作者也许考虑到读者是儿童吧,所以采用了故事形式,以“我”读的这本书的由来开篇,写爷爷和爸爸推介赠送的心意,并且由“我”阅读的感受理解交织成文,尤其是末了“我”想仿效爷爷、爸爸将书传给儿子,平添了无穷情趣。(汤 玲)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篇用故事形式写成的名著推介文章,以《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经历和小主人公吴缅阅读感受为依据,从儿童的独特视角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书的来历、书的内容简介、小主人公的感受三个方面,重点抓住书的内容以及小主人的感受,引领学生发现,激发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学会记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思路提要】

第一步,引导谈话,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交流所读书籍,简要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课外书,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习课文营造合适的心理、情感、交流氛围。第二步,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第三步,重点研讨,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文章二、三两部分的阅读研讨,了解小说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第四步,整体联系,理解课题。引导学生追溯书的来历,结合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理解为什么课文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进一步整体感悟课文。最后,开展读书汇报活动。通过活动,促进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揭示】

一、 谈话交流,进入课文

1. 谈话交流:同学们,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吴缅)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吴缅)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三、 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一) 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1.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一座孤岛上28年的历险生活,写出了他的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

2. 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自然段,用笔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3. 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 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活。

(2) 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一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3) 后来的生活如何?

(4) 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让学生体会鲁滨逊由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4.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应该鼓励学生突破课文的局限,把视野转向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进行读书积累)

(二) 体会“我”的感受

1. 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呢?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2. 理解“名言”。

(1) 你能说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进行名言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积累,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情趣,增强积累名言的自觉意识)

(2) 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读“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 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把文句的理解和积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在理解句子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危险的勇气)

3. 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了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十四自然段。

4. 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四、 整体联系,理解课题

1. 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 吴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

3. 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

五、 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1. 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我们能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个方面。

(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习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有利于稳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内化)

2. 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通过活动,读写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课时建议】

两课时。

精彩片段

师:大家刚才读了课文,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我”是谁吗?

生:课文的主人公“我”叫吴缅。

师: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我读过《男生日记》,它是一部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叫吴缅,他刚刚六年级毕业。他跟他爸爸一起乘汽车沿危险的川藏公路去西藏采风,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事情,据说这部小说还要拍成电视剧呢,真是太有意思了。

师:是啊,再过几个月,你们也要毕业了,到时候说不定也能像吴缅一样过一个无忧无虑,又刺激又有意义的暑假。同学们,吴缅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生: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师:题目就是这样说的,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什么说这部书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呢?

生:这部书的题目叫《鲁滨逊漂流记》,小说写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人在一次航海中船只触礁,他一个人活了下来,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20多年的故事。他动手能力特别强,又非常善于动脑筋,是一个很有创造力和生存能力的人。

师:你知道得还真详细,你读过这部书吗?

生:我读过,我们班不少同学都读过这部小说,我们都很喜欢读这部书,鲁滨逊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男子汉。要是我们还能像鲁滨逊那样一个人到一座孤岛上去过一过那样的生活就好了。

师:这么说,学好这篇课文就不难了。课文有没有介绍这部小说的内容呢?

生:介绍了。

师:主要在哪些段落?

生:主要在第七到第十一自然段。

师:大家对鲁滨逊在岛上的哪些生活比较感兴趣呢?

生:我觉得他自己动手种植大麦和水稻的日子肯定很有意思,他就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得不断地去尝试,寻找可以种植的土地,学习施肥,收获,保管种子等等,一定很艰辛也一定很快乐,特别是收获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了。

生:学习做面包,一定也很有意思。我就和妈妈在家里学着做过,做得不太好,蒸出来的面包说不出是什么样子,还有些酸,可妈妈跟我还是吃得有滋有味。我想鲁滨逊恐怕跟我们差不多,可能做得还不如我们,但是当他做出第一个面包时,他肯定很得意,他终于又可以跟人一样生活了。

师:是啊,要生存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还有其他吗?

生:鲁滨逊很会生活,他不仅有素食,还驯养了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他非常懂得营养。

生:为了解决孤独,他还养了一只鹦鹉做伴。

生:他后来还从食人部落那里救了一个土著居民,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他就给他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后来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他们生活得非常和谐。

师:这部书真的很有吸引力,我倒有点向往那样的生活了。吴缅的这部书是怎样来的呢?

生:是他爷爷送给他爸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生:这部书后来又被他的爸爸送给了他。是一本传了三代人的书。

师:这书被传了三代值不值得?

生:值得,因为这部书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勇敢。

生:这部书可以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办法。

师:难怪吴缅的爷爷要把书赠送给他的爸爸,爸爸又要把书赠送给吴缅。大家能理解这本书为什么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了吗?

生: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男子汉,就必须像鲁滨逊那样学会生存。

生:因为男孩子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要能独当一面,要像鲁滨逊那样遇到困难非常镇静,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困难。

生:我觉得男孩子要真正长大,要有一些磨难,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可能像鲁滨逊那样过那种孤岛生活,但我们可以通过小说,来完成心理成长,在心理上先成熟起来。

师:心理成长,说得真好。人的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还有心理上的成长。据说,我们有些同学到现在还依赖着爸爸妈妈,不会一个人料理生活,看来还真的有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

(生在下面哄笑,善意地指点别人)

师:这本书小吴缅非常喜欢。你读出来了吗?

生:我读出来了,他很喜欢书中的那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

【评点】 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并无多少深文大义,而且不少同学已经读过《男生日记》和《鲁滨逊漂流记》,一板一腔地“走教案”,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者以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为线索,把课文的整体感知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的描述结合起来,在一种看似闲散的对话活动中,不经意地抓住课文脉络,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整体把握了课文。(李建军)

参考资料

1. 作者及其作品简介: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成都人,19岁开始童话创作,做过7年小学老师,做过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青年作家》杂志社副编审。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2003年7月,又全新推出“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男生日记》是继《女生日记》后,最新出版的又一部儿童长篇小说力作。这是一段从小男生成长为男子汉的心路历程。本书沿用了《女生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以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记述了六年级男生吴缅小学毕业后精彩难忘的暑假生活,充分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成功地塑造了有个性、有责任心、有冒险精神的少年形象,特别突出了吴缅身上作为当代少年人最可贵的创造力和幽默感等特质。

2. 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逊漂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3.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是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这完全是一个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同类推荐
  • 原狱

    原狱

    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原狱》重磅演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天下大势!
  • 杜甫全集(一)

    杜甫全集(一)

    杜甫全集(一) 杜甫
  • 去明朝看风景

    去明朝看风景

    本书作者是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历史小说作家,擅长文字表达,行文常常简洁而到位。近年来在明史领域颇下工夫,对明朝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独特的剖析。本部书稿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十八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一个朝代,凡君子在政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若小人当政,则国衰民弱,生灵涂炭。作者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就是因为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 剑侠奇中奇全传

    剑侠奇中奇全传

    叙述汉平帝时代郝鸾丶鲍刚丶马俊等除奸报国的故事,是清代较早的侠义小说。
  • 战破天明

    战破天明

    战破天明 江南小潜龙
热门推荐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以爱之名,囚禁我的灵魂

    以爱之名,囚禁我的灵魂

    16岁的心跳呼吸,18岁的低头叹息沈霖是付筱的光,光而不耀,与光同尘青翠欲滴的树下,有属于他们的海誓山盟那为什么沈霖温暖她又离开她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她的梦她终究是以爱之名,屠戮他灵魂
  • 镇魔收藏馆

    镇魔收藏馆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直面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铸造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英勇征战。一千年,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今天,我们正在和魑魅魍魉一较长短。古往今来,多少妖邪事。吾,林渊有一剑,可斩仙,灭妖,镇魔,破万法。
  • 看不清的雾

    看不清的雾

    绑匪刘璞玉在花都警察局内索要五百万赎金才肯释放人质,刑警楼英博在接手此案以后,发现绑匪竟然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孙铭长的一模一样,在和绑匪的谈判中,他得知绑匪的目的不是五百万的赎金,而是为了二十年前的一个案卷而来,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卷,却隐藏着楼英博一直在寻找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却让他......
  • ta笑

    ta笑

    她很平凡,没有很棒的成绩,没有很好的家庭 很惊艳的长相, 很完美的身材,发现自己普通到尘埃里,她很自卑“其实你喜欢上别人挺好的,不然我总觉得我们还有可能”在这段青春里,遗憾的事太多……
  • 以为是,原来是

    以为是,原来是

    有些人是注定过客,却总在低落时给你勇气。
  • 生活在玄幻世界的机器人

    生活在玄幻世界的机器人

    王昊穿越到了一个玄幻世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弟子,却发现自己早已经被偷偷改造成了未来科技的机器人,还获得了一个叫做合渊的系统帮助。开始了在玄幻世界变强的道路,也开始逐渐接触到了这个所谓的玄幻世界,似乎并不简单,一些仿佛来自科技时代的遗产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以及各个圣地所追寻的上古绝世宝药,在主角看来不过是一瓶快乐水罢了,没想到居然会带有这么恐怖的提升力,而能够制造这些的系统,也成为了主角变强的依仗。
  • 无双战神傲九天

    无双战神傲九天

    【玄幻 异世 爽文 重生 热血】寒武界刀帝儿子战无双,惨遭家族覆灭,万年之后,他在第九大陆重生,修至强神功,淬无敌神体,强势逆袭,横扫诸天。
  • 凶寓

    凶寓

    一个平平凡凡的路一安,就因为一个传单,让他的平凡的生活天翻地覆
  •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宇宙海盗集团和黑暗帝国两个主要的黑暗势力集团的战争即将打响!海盗四魔将,黑暗五魔将,汪氏家族,陈氏家族,汪氏家族,李氏家族,杨氏家族等家族即将在各大星球展开激烈的激战,争夺宇宙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