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500000008

灯火旺盛的地方(三)

10 永远的道班与过去的水运队

梭磨河流到热足这个地方,两岸花岗石骨架的大山,十分陡峭地向着河谷逼迫过来。

一株株的柏树,在岩石缝里深深扎下根子,居然苍翠地蔚然成林,像一个奇迹一般。

走出寨子,站在陡峭的高高河岸上,听到在逼仄的河床中,河水发出如雷的鸣响。很有劲道的河风升上来,让人有着可以凭借这股力道飞腾起来的感觉。但那仅仅只是一种感觉。而我的双脚仍然顺着河岸上的公路行走。

有了公路以后,那个老人在我离开他家时对我说,我们这个叫做热足的寨子已经不叫热足了。送我出门的时候,他还指给我那个被更多人叫做热足的地方。那里,横卧在湍急河流上的花岗石拱桥的桥头上,趴着几座汉式的瓦顶白墙的房子。

老人说:“那里才是他们现在的热足,好像我们这里什么都不是了一样。”

这略有不平的话有些含糊不清,但我听得懂他的意思。

其实,这也是时代大的变迁中一些小小的不为人知的变迁。那些建筑,是这个时代才有的地形标志,而且,因为坐落在公路边上,又处于那座重要的桥头而被看成热足这个地名的新的标志物。就在这寂静的山间,一个不为人知的弹丸之地,也有着一种重心的转移。在过去的时代,在孤独的行脚者奔走于驿道上的时代,人们说起热足时,肯定是指那些散落在零星庄稼地中的那群石头寨子;而现在,那些长途汽车司机和上面的乘客,说起这个地名时,想起的却是路边上那几幢毫无生气的瓦顶房子。

现在,我离开了寨子,走出庄稼地边的曲折小路,顺着公路向那几幢灰头土脸的房子走去。

不久,就看到了一面扑满了尘土的地名牌立在我面前。

我又一次想起了老人家颇有怨气的话,不禁独自笑了。

那几幢房子里有一幢毫无疑问是属于养护这条公路的道班。

还有几幢房子却已经被废弃了。废弃的房子周围辟出了一些小小的菜地。瘦弱的绿色里,挂着一些青色的番茄。房子的墙上还写着很祈使的句子。我们把这种句子叫做标语。而在藏语里头,没有一个这样对应的词,如果一定要硬生生地译过去,就只有咒语这个词义与此大致相当。我就曾经在一个村子里听一个村长对一个年轻人说:“你们这些会写汉字的年轻人,往墙上,往岩石上写一些咒语吧,乡里的干部来,看见了会高兴的。”

这些废弃的房子的墙上写的标语是:

“严禁打捞漂木!”

“保护国家财产,打击偷窃漂木行为!”

确确实实,有些漂木搁浅在岸上时,会失去踪迹,被人出卖给过往的长途汽车司机。更多的时候,是巨大的原木在河道里被撞得四分五裂,而沿岸很多地方因为森林的消失,寻找燃料已经越来越困难了。于是,自然而然地,河道里这些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原木碎片就成了人们搜求的东西。背回家里,烧锅做饭。包括水运队自己,也是燃烧这种来自河里的燃料。每到洪水季节,大渡河和岷江流域,那些人口较多的镇子上,河岸两边就站满了男女老幼,打捞河里那些破碎的漂木。

虽然,每一个地方的河岸上,都用浓墨写满了这种标语。但很多镇子上,河里的木头碎片成了唯一的燃料。据说,一棵树在山上伐倒,赶进河里,漂流到四川盆地的打捞点时,剩下的部分可能只有四分之一。也有一种说法,用这种方式运送的木材,最后的利用率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样子。看到这样估计出来的数字,我们有理由为嘉绒山水中那么多无谓消逝的森林恸声一哭!

关于郑重其事的文字游戏的例子有很多。

就在热足这个小小的地方,就不止一个。比如道班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养护公路的养路工人的定居点。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突然有一天,道班前的牌子完全换掉了。“道班”变成了“工班”。比如,现在我的眼前,热足道班的门口就立着一块牌子:热足工班。所以做出这种改动,是领导着众多道班的机构有一天突发奇想,认为人们容易把“道”与“盗”联系起来。

于是,所有的牌子都换上了“某某工班”的字样,但是人们已经改不过口来。

还有眼前这个水运队的称呼,一直以来,任何一条漂流着木头的河上的人们都不是这么叫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搞远程水上运输的船队的名字。在人们的口语中,一直把他们叫做流送队。他们的工人自己也是这么称呼。流送,对于他们是一个更形象、也更贴切的名字。但是,偏偏要在字面上固执地叫做水运队。

过于相信文字的魔力的时候,任何语言都可能成为巫师的咒语。

而今天,我站在热足桥头绝对不是要在这里思考语言问题,我是要在此选择我的行进路线。我在这座花岗石拱桥上徘徊。桥下,是丰水期的河水在奔涌,在咆哮。浊黄的水体上腾起一道道白色的雪浪。就在离桥不远的下游几百米处,另一条水量更为丰沛的足木足河从左岸的两道岩壁中间奔涌而出,与梭磨河水汇合到一起。两水相激,在高高花岗石岩岸下涌起巨浪,巨大的涛声滚雷一般在山涧回响。

公路在这里又一次分开了一条支线。

主线,顺着梭磨河一直往下,过金川,再到已经到过的丹巴。过了桥,顺着足木足河,一条支线伸向更深的山中。而且,又一路生出些分支,最后,都一一地消失在大山深处。我现在考虑的是去不去这条支线,如果去,我将又原路返回到现在这座桥上,再重新选择漫游的路线。

这件事情颇费周章。

最后,一辆中巴开过来,停在我面前。司机叫了我一声老师。

我慢慢回忆,这张脸慢慢变成一个总是洗不干净的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学生的脸。我犹犹豫豫地问:“沙玛尔甲?”

他摇摇头,说:“我是他哥哥。你上车来吧。”

于是,我就上车了。

车子开动起来,公路边的石崖呀,寨子呀,大多都还是二十年前的大致模样。那时,我在距此十五公里的足木足乡中学当过一年的语文老师。刚一上车,他就递给我一个巨大的苹果。我问他弟弟的情况。

他说:“弟弟给一个喇嘛当徒弟。”

“你弟弟出家了?”

他摇了摇头,说:“只是跟着喇嘛学画画。”

等我小小地睡了一觉,足木足就到了。我迷迷糊糊地跳下车,背上背包,站在那个曾经天天盼望信件的邮电所面前,突然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那时,这个乡镇上很多房子都是新盖不久的,最新的房子就是这间邮电所和我们新建的中学校。过去,我认为这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但是现在的感觉却变化了,这里成了一个冷清且寂寞的地方。而且,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种介乎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地方。

我去曾经当过一年教师的学校里转了转。

当时是这个镇子上最高大漂亮建筑的教学楼门窗破败,油漆剥落。这所已经撤销建制的中学,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存在,只是一个最终将被淡忘的记忆。一个占地宽广的校园,现在只是一个乡的中心小学校。这个时候正值暑假,校园里空无一人,操场边上都长出了不少的荒草。

我站在操场中间,恍然听到那时一群年轻教师和学生在欢笑。

这时,有人牵了牵我的衣袖。我回过身来,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站在身后,正把背在身上的毛织的口袋取下来。

他有些大模大样地说:“嗨,老板。要不要松茸。”

他把口袋打开,用很多树叶与青草,包裹着一朵朵的松茸。我的鼻子里立即就充满了一股奇异的清香。

松茸是这些山林里众多野生蘑菇中的一种。这些年因为发现了这种野生菌类有防癌作用,成了外贸出口的抢手货,价钱一下子蹿至上百元人民币一公斤。

我对这个孩子用藏话说:“我不是收购松茸的贩子。”

于是,这个面孔黑里透红、一双眼睛却分外清澈的孩子立即不好意思起来。他吐了吐舌头,飞快地跑掉了。

这种神情让我想起了以前那些调皮的学生。其中就有那个据他开车跑客运的哥哥讲,在跟喇嘛学习藏画的那个学生沙玛尔甲。

我走出校门的时候,又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是我当年的一个女学生,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是她的儿子吧。当她看到当年比自己现在还年轻的老师,立即绯红了脸,吐出舌头,嘴里发出一声低低的吃惊的声音,跑开了。

回到这个地方,我确实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而且,我说不上来,自己是不是喜欢这种感觉。

11 寻访一位藏画师

我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进行这次故地之旅,又因为一个更加偶然的原因来到这里。

离开学校,我把目的地定为从这里遥遥可以望见的那个叫做白杉的村庄。于是,我离开穿过镇子的公路,走上一条印着拖拉机新鲜辙印的大路。大路的下方,是顺着河岸一梯梯拾级而上的果园。我曾经带着学生,在这些地里帮助农民栽过苹果。现在,这些果树已经长大了,枝头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再有一两个月,苹果的青色慢慢泛黄或变红,就可以采摘了。而在大路的上方,一片片间杂着正在熟黄的麦子和正在扬花的玉米。麦子和玉米之间,是拉着长长垄沟的洋芋地。洋芋深绿色的叶子中,开出一簇簇白色和蓝色的花朵。

穿过这大片的田野,再转过一个山嘴,就是我要去的那个村庄了。

突然,在麦子地里弯腰收割的女人们都直起腰来,把目光投向故地重游的我。女人们都有些吃惊又有些欢快地尖叫起来。我刚想,她们不至于对我显得如此大惊小怪,就听到背后响起一串噼噼啪啪的脚步声。原来,是刚才抱着孩子不好意思跑开了的那个女学生追了上来。在田野里农妇们的叫声里,她从长衫的怀里掏出几个通红的早熟苹果塞到我手里,又转身跑开了。

这时,田野里的女人中甚至有人吹起了尖利的口哨。

面对这些友好而又有些疯狂的女人,我只能不加理会,继续我的行程。不然的话,这些女人拥上来,难保不出现令人感到尴尬的局面。很多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她们会显得非常开放而又大胆。

走出一段,再回头,看到女人们并没有追上来的意思,我又放慢了脚步,边走边眺望着四周的风景。转过这个山弯,走上浅浅的山梁,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白杉村了。

和许许多多的嘉绒村落一样,白杉村坐落在一个向阳的缓坡上,笼罩着那些石头寨子的,依然是核桃树浓浓的阴凉。从远处望去,可以看到村子中央那个也许比所有寨子都要古老的高高的碉堡,除此之外,还能望见一片闪烁不定的金属光芒,那就是规模不大,但却很有些来头的白杉庙。

我走进这座村子的时候,沙玛尔甲已经等在村口了。

当年的学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他一直把我领到寨子三楼的楼顶平台上。黄泥夯筑的屋顶上铺着黑色的毛毡,画布绷在画架上,一幅佛像画到了一半。我问他师傅在哪里。他说,他并不跟师傅住在一起,有些时候,师傅过来看他的画,有些时候,他把画拿到师傅那里去听他的评判与指点。

我看看他的画,比例与尺寸都与传统藏画一样。于是,我说:“其实,这些尺寸比例都是《度量经》里规定死了的,还用得着跟一个师傅学这么久吗?”

他只是笑笑,给我倒了满碗的奶茶,又盛了一碗新酿的青稞酒放在我面前,才坐了下来告诉我说,跟着师傅,其实学的不是画画。

我说:“那是学的什么?”

他的回答是,学了两样东西,一样是藏文。他说,老师你想想,那时候,你们教的都是汉文,除了考上学校当了干部的少数人,汉文对留在乡下的我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想对他的这种说法予以反驳,但想了半天,也实在无法替一个藏族农民想出来一种特别的用处,于是,只好听他往下说了。他说,老师说得很对,学画其实不必要听老师讲什么,只要照着《度量经》规定的尺寸与色块,用尺子打好了底稿往上铺陈颜色就是了。但是,《度量经》是藏文,而不是汉文。所以,他学画的第一步,其实是跟着师傅学习藏文,以便能够明白经文上的教导。

我问他:“再一样呢。”

他没有说话,从屋里端出来一大堆东西,而且,是许多截然不同的东西。比如一些带色的树根,一些矿石,再有就是金粉、银子和珍珠。我一看这些东西就明白了。他是要告诉我,学习画画其实是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制作矿物颜料。

树根与矿石中的颜料需要耐心提炼,银子与珍珠则需要细细研磨。正是这些非化学的颜料使藏画的持久性有了坚实的保证。很多寺庙的壁画就是因为这些颜料的运用,历经上千年的时光,而丝毫也不改变一点颜色。

所有这些,都是特别的技艺,需要师傅精心的指点。

我想见见这位师傅。但沙玛尔甲告诉我,他现在的老师被邻近的一个村子请去念经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我问念什么经?

他说是防止冰雹的经。

这个季节确确实实也是一年的收成特别容易毁于冰雹的时候。

夏天,这些山谷里总有力量强劲的热气流不断上升,不断地把积雨的云团顶到高处,一次又一次,细细的雨滴就在高空的冷风吹拂下结成了冰雹,最后,落下来毁坏果园与庄稼。防止冰雹的最好办法是把小型火箭发射到可能形成冰雹的积雨云中,爆炸的震波使雨水及早落下,而不致在高空中结成收成的杀手。

虽然有了这种现代的防雹技术,这些村庄里仍然会请喇嘛念咒作法。现代技术与古老迷信双管齐下,最后的结果,是大家愿意相信两种办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有防雹失败的时候,但我也没有看见喇嘛的权威因此受到百姓的质疑。

我们说话的时候,晴空里响起了沉沉的雷声。不一会儿,就见一团浓黑的乌云从天边飘了过来,这正是那种随时可能降下冰雹的云团。他说,这是师傅作法后,从那边村子赶过来的。于是,他又在口里念念有词,还抓起些青稞种子朝着乌云奋力地掷去。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劈劈啪啪砸了下来。

我问他:“你真正相信自己有了某种法力吗?”

他没有答话,看着我笑了。

我也跟着他笑了。

当我们这小小的一方天地笼罩在豪雨之中时,宽阔的足木足河谷中另外的村寨与田野却依然阳光明亮!

豪雨很快过去,那变得稀薄、失去了力量的乌云也被高处的风给撕成一絮絮的,随风散去了。雨后的阳光更强烈,所有被雨水淋湿的东西,都被照得闪闪发光!

不远处的寺庙那边,出现了一弯美丽的彩虹。虹的一头正好扎在有一线溪水的村边的大山沟里,所以,年轻画师说,那是龙从天上下来喝水来了。我一方面感受着眼前的美景,一面却在心里想,我们十多年正规学校的教育,怎么在他身上已经没有了一点踪迹。

年轻的画师扣下了我的背包,才让我离开。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晚上会回到这里来。他送我下楼时说,要让我住在这里,等他画完这幅画,作为献给我的礼物。他说,自己现在是老百姓的画家,一幅画能卖百把十元,而且,很多老百姓都乐于来购买。

走出他家的楼房。我往村子里走去。

这个村子中央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一边,核桃树撑开巨大的树冠,浓荫匝地;广场的另一边,则是在过去时代护卫着这个村庄的高高的石头碉堡。碉堡至少有十层楼的高,而村子里的其他寨子一般都是两到三层。所以,那高高的石碉给人一种特别鹤立鸡群的感觉。只是进入碉堡的门,开在有两层楼那么高的地方,而在以下的部分,没有一个出入口。需要进入碉堡时,要架起一道高高的楼梯。抽走楼梯后,下面的人无法进入,上面的人也无法下来。我想进碉堡看看,但是村子里的人告诉我,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好的木头做出那么长的梯子了。

梯子就是在一整根原木上砍出一台台梯级。

我看看开在碉堡半腰上的那道门,想想确实没有见过那么长的木头梯子。

虽然,现在已经远离了战乱频仍的封建割据时代,但有了这么一座碉堡,整个村子便汇聚在了一起。这个碉堡,自然便成了一个中心。所以,碉堡下面,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四周,便是一座座石头寨房。

12 一座与长征史有关的寺庙

隔着一条有溪水潺潺流动的深深的小山沟,对面山坡上是这个村子的另外一半。

这半边村子的中心是一座古代的碉堡。而那半边村子,则是一座只有一个大殿的寺庙。斜阳照耀之下,寺庙薄铁皮的顶子闪烁着灼人眼目的光芒。我只是坐在山沟这边的核桃树下,而不想下到沟底再爬上陡坡,去朝拜那座寺院。

过去,在这里做乡村教师的时候,我无数次去过那座寺庙。只不过,那时的寺庙还是一座没有完全倒塌的废墟。那时,同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喜欢与我结伴在星期天去看那座废墟。我喜欢这座寺庙,是因为沉迷于一种被摧毁得不很彻底的东西所具有的一种特别的美感。我的同事,每次去都带着一个速写本,因为在一堵堵仍然端端正正耸立着的墙壁上,依然有许多残存的壁画。一些云纹,一些神仙身上灵动的飘带,一些牛头马面画,一些零碎的地狱场景。寺庙不知为什么失去了遮蔽风雨的顶子,所以,一堵堵墙上的壁画,都被雨水剥蚀得七零八落了。

我的同事临摹那些零碎的壁画,我却震慑于废墟给人的特别的美感。

那种美感,使我有了最初的诗歌的冲动,我发表的第一首诗,也是日后回忆这座寺庙废墟时写下的。

那是整个中国都在改正过去错误的时代,所以,有人开始使用政府的拨款与百姓的捐助来修复这座被摧毁的寺庙。毕竟不是寺庙可以集中大地上所有精华的时代了,所以,寺庙的顶子用铁皮来覆盖,也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当人们开始修复这座寺庙时,我跟我的同事都失去再去这寺院的兴趣。我是因为不能再欣赏废墟那独特的美感。她则是因为再也不能四处随意走到,任意临摹那些笔法灵运的壁画了。

又过了没有多久,我跟这位画画的同事,都相继离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嘉绒地区来了一位很有名的美国人,即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那本书的索尔兹伯里。

我那时已经在***门工作。那时,我们一伙年轻人,眼看索尔兹伯里这位美国人,有那么多官员陪同,随意调阅对国人保密的史料,随意访问想访问的任何地方,都有些愤愤不平,同时也为那些得意地为美国人鞍前马后效劳的家伙感到羞耻。其中的一位,陪了一程这位美国作家回来,就曾不止一次得意洋洋地对人描述美国作家如何如何的情状。

当太阳落到山梁背后,那座寺庙顶上的闪烁不定的光芒消失后,我就在晚风中离开了这个村庄。

离开的时候,年轻的画师要我留下地址,他说,要把画好的画给我寄来。我把地址留给了他,但却没有指望他把画给我寄来。

在热足下了车,我想再一次让来往的车辆为我选择去向。往上,回到马尔康,去上溯梭磨河的源头。此行开始的时候,我就下定了决心,在此行之中,必然要去溯一条河流的源头,去登一座山。

往下,则是去过去嘉绒的中心促浸,今天的金川县。

我在热足桥头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来来往往的卡车与小汽车对我扬起的手视而不见,更不要指望他们会看见我竖起的表示乞求之意的拇指了。

最后,一辆长途班车驶来,不等我扬手,便吱一声在我身边刹住了。

我上了车,目的地就是七十多公里外的金川。

同类推荐
  • 直播之荒野生存大挑战

    直播之荒野生存大挑战

    纪德突然拥有了荒野求生直播系统,只要成功在野外生存365天,他就能获得系统奖励的两亿奖金!然而更让人惊喜的是,纪德刚开始直播,就因为优异的表现,让直播平台争取着签约,甚至直接保送成为全球荒野求生大赛的种子选手!荒野求生、有鲨鱼有巨熊、有各种数不清的危急,但也有美食也有美女陪伴,纪德表示他有系统在手,莽穿地球都不怕!
  • 都市之全民公敌

    都市之全民公敌

    如果一个你熟悉的人,突然给你一刀,你会如何做?如果全世界人都想要杀你,该怎么办?如果让你在逃亡中生存二十四小时,你会去哪里?全民皆敌系统,且看主角如何在绝境中存活!
  • 地狱龙婿战神

    地狱龙婿战神

    只因他是上门女婿,身份卑微,连生的孩子都要跟女方姓。又因家族遭难,被丈母娘扫地出门,人称扫把星。为了躲避灾祸,他不得不入伍参军,三年未见妻女。幸好军旅生涯,终成地狱战神。他强势回归都市,打脸所有看不起他的人!报仇当年害过他的人!“叶平策,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老婆对不起,之前让你丢人了!”“叶少,全市的权贵都在门外等着您训话!”“叶少,庞巴迪私人飞机已经到了,飞行员正在等您……”“老婆,我送你个礼物,带你周游世界……”谁说上门的女婿一定不如狗?我是地狱归来的龙婿战神!不服?来战!
  • 梦在南粤

    梦在南粤

    长篇小说(约100万字)《梦在南粤》以独到的眼光、全新的视觉,展示农村人流浪到千年羊城的生活状态,他们昼夜拼搏,历经曲折,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城市的生命血液。小说用长视角、宽荧屏的写作手法,礼赞时代弄潮儿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 白日做的梦

    白日做的梦

    洛尘,一个生活平平的过着学渣一样的生活男孩子,只因朋友的一句话去买了,彩票中奖88亿,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买豪车,大房子,和普通的暴发户一样,买这买那,但只因18岁那年。。。本文为作者平常做的白日梦的想象所写的,可能有些不是很通顺,请及时提出谢谢
热门推荐
  • 黔之美

    黔之美

    改变大多数人对于贵州(黔)的印象
  • 独醉夕颜

    独醉夕颜

    第一道圣旨,让她家破人亡。只身混入皇宫,只为查明真相,替父平冤昭雪。第二道圣旨,让她下嫁痴傻的二皇子为妻。至此,懵懂的少女情怀掩埋心底。第三道圣旨,让她和亲敌国的摄政王。远行路上设法脱逃,奔赴边疆。从此金戈铁马,一身红装换戎装。
  • 鱼龙街诡案

    鱼龙街诡案

    容小宋带了鱼龙街的违禁品只身闯进了鱼龙街,和鱼龙街守护女****,竟然破开了身上的封印。我靠~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这鱼龙街的霸主苏昊天之子,富二代啊。从此,自己走上了一段见鬼驱鬼打鬼之路,可是……自己的身世岂是那么简单,原来自己竟然也是一只鬼,一条被封印罪爱鬼井里邪龙的分身。想当年……母亲在怀容小宋时……
  • 青春迷彩

    青春迷彩

    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了会成为更大光荣的人物。但是历史的潮流已经奔涌到了这里,时光将一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灾难定格在了这里。时代和环境就赋予了我们这样不平凡的使命。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做好准备,是主动作为推动时代,还是被潮流挟裹其中顺应时代,我们都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唯有和大家一道,同行,前进。不管你是拍打着浪花,还是被浪花拍打着,我们都必须拼搏,必须求索,必须胜利。谁也不能预测未来,谁也不能导演时代,风云激荡,云诡波谲,人类破坏自然的肆无忌惮,自然报复人类的多灾多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与地球命运共同体,艰巨的任务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还是弃儿,不会因为个人的选择来决定,而是以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来决定,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必须置身于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大背景,大潮流之中做出与这个时代相适宜,相吻合,相和谐的选择。
  • 莎児

    莎児

    傻驴和莎児从相知到相识,在人生路上起起伏伏,跌跌荡荡,欢声笑语,悲从心来,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曜2:光圈

    曜2:光圈

    从六岁起,他和他的人生便紧紧纠缠。六岁的言笑晏晏,十六岁的双向暗恋,二十六岁的缠绵缱绻,九十六岁的白首相随,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他和她从青梅竹马,到琴瑟和鸣,再到与子偕老,从校服到婚纱,他们二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她问他怎么会知道她的未来,他告诉她,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每分每秒地参与。天才医者龙书羽x电影艺术家韩希墨,各有各的执着,而除了事业和亲情,他们的执着便是对方。
  • 道:山海

    道:山海

    当一个特别的人族婴儿在山海的洪荒之地的狰人手里再次获得新生,又会在这道法世界里给人族和妖族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 天外有天!宇宙不如我玄幻

    天外有天!宇宙不如我玄幻

    用幽默搞笑的笔锋,讲一个情节曲折的现代古代玄幻穿越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写手,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于是,他为了公平正义、惩恶扬善,在古今世界纵横驰骋,穿梭自如!既为当事者主持了江湖公道、让当事者扬眉吐气,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幽默风趣搞笑连连的场景!这正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宇宙没有我玄幻!
  • 三国:开局我想见貂蝉

    三国:开局我想见貂蝉

    一个人从二十岁,一觉醒来变成了六十三岁,这大概没有人能接受吧?毕竟青春无价,多少钱也换不回逝去的青春啊。主角就是这样,睡了一觉,就穿越三国,变成了六十三岁的陶谦。年纪大点倒也没什么,穿越嘛,不是都有系统加成的吗?于是主角就喊了一声,还真有系统,只不过系统出来只说了一句话:“不好意思,系统锁定,请宿主十年后尝试唤醒。”主角心里一千个握草,还真是倒霉催的。没办法,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啊,好在陶谦是徐州牧,徐州六郡六十二州县都归他管,金钱、权利、美女都有,最主要手下有三万兵马,于是主角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一统天下。“谁说的六十三岁不能驰骋沙场?”“谁说的六十三岁对女人没兴趣?”“把貂蝉给我请进城来,我要看看她究竟有多美!”十年之后。主角:“系统快来!”系统:“恭喜宿主成功唤醒系统!”
  • 蓝颜醉传

    蓝颜醉传

    第一次出警居然就领盒饭了,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古代,她凭借自身优势,发家致富,战场上智退敌军,还勾搭上两个帅锅,罪过罪过,她只要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