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央批准珠海扩建机场的文件正式发到了珠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珠海叫响了1993年“十一”通航的口号。
炮台山大爆破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机场工期。指挥部从大局出发,制定出相应措施,计划10月18日实施炮台山大爆破。说实话,这个计划有点乐观,不符合炮台山工程的实际情况,是逼出来的。支援珠海特区的经济建设就得考虑大局!指挥部人员的心中不免存有几分焦虑,最头痛的是施工队伍,必须立即组织施工队伍进场。
然而,大批的人员、机械进场必须有路。
按工程实施的需要,得沿炮台山四周、山腰修筑环形道路。地理条件告诉设计者们,何其艰难:三面临海,礁石林立,绝壁峭岩,荆丛密布……
主体工程未动,修路先行。
5月上旬与中旬之交的几天,连日大雨,天气阴沉沉的,使人心情也变得潮湿起来。
来了两个工程队,到现场一看,摇摇头,走了。临走留下一句话:“这路,给多少钱也没法修!”
又联系了几个工程队,好说歹说总算应允下来,可答应次日进场,等了3天仍不见动静。指挥部一张张面孔阴沉沉的。
空谈的多,实干的少;有利就上,无利就跑。这是地方工程队的共同特点——从最实惠点出发,一切都以钱为衡量标准。
澳门国际机场建设的炮声隐隐传来,重重地敲在指挥部人员的心坎上。
孔总指挥一次又一次召开全体干部会,对各部提出详细的要求。每次他都强调设计部:“一间房子也不能倒塌!设计方案必须不断完善,这是前提。”无形中给林总增大了压力。
“条件差、高度低、坡度缓、纵深大、抛掷率高;内有坚固工事,外离民房近;一次起爆1.2万吨,洞长18.5千米,爆破分77段,震动又减不下来……”林总吃不下,睡不香,整天趴在图纸上,计算器电池换了一次又一次。
根据设计,预修一条环山路,开38个洞口,洞分两层,环山分布。
机场要求爆破后的地坪标高为4米,因此施工洞的标高只能低于4米才行,可是海浪和潮汐的因素不能不考虑进去。
稍为晚些时候,施工队进入现场,开始修筑临时道路。
5月28日,第一批炸药60吨运到,正好是90级内设专业学员实习结束。指挥部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每个学员买了一个价值36元钱的包和一支价值8元钱的笔,还为这批学员开了一个清贫的欢送会。
“他们完成了4000米400伏的架空线路勘察设计,架立电线杆150根,敷线12千米,安装配电柜六块、配电箱40个,铺设室内电线850米,安装灯具、开关、插座等100余个,此外架设打拉线95根。”
以上是学员的成绩。他们全部的报酬是价值44元钱的纪念品。也许,这是特区最廉价的劳动。
30日,天上下着雨。雨中,学员们依依不舍地登上开往南京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