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300000019

18 曾佑和 美国四合院与茶馆

走近她的家,就像走近艺术博物馆。没想到在美国,还有如此正宗的四合院,睡床桌椅全是明代艺术珍品。她9岁跟清皇族溥沂学习书法。她一生充满传奇,嫁给一位德国美学家,后来这位美学家成为中国美术史的权威。她只想将一生的珍藏,建一个茶艺馆,了却在美国的中国梦。

四合院背后的心酸

回忆夏威夷的日子,唯一让我感到不是滋味的是采访曾佑和女士,也许我们俩的文化背景不同,也许自尊心都太强,她有些话深深地刺伤了我。我有些行为也许触怒了她,但不管彼此如何的不愉快,不管她曾经给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伤害,直到我现在回想起来,仍彻夜难眠。抛开私情,我却认为她是一个值得我书写的艺术家,毕竟,她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在海外,能这样固守一片静土,为着艺术的理想不懈追求,格外孤单而难能可贵。

曾佑和带作者参观夏威夷艺术馆,耐心地讲解每一件艺术珍品的线条与内涵。

是夏威夷大学的教授把她介绍给我,我第一次走进她的家,感觉坠入梦中,能在美国踩进一座正宗的四合院,而且里面所有的家具都是明代的真品,从主人床到放毛笔的支架,我看到的是民族的瑰宝。

第一次谈话我们很愉快,从艺术到人生,说得很深。出门时,我们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我太急于把她的一切拍下来,包括她家中的每一件艺术珍品和她对生活的态度。正巧,她本周日在家中宴请艺术界的知己好友,我觉得这是记录她生活最难得的机会,于是提出她请客的那天我来拍一些片断。她同意我们来拍,但不能打扰她做事,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她准备请15个人吃饭,准备了15个日本套盒,我说:“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需要的话我可以提前两三天来帮你。”后来她说做的是西式饭菜,我并不内行。

第二次去她的家是去看她的有关资料带,她一边做羊肉,一边照顾我看录相,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精益求精,包括后花园餐台上摆放着的花束和餐具,是那样的典雅与和谐。她嘟嘟囔囔认为我选择在她有客人时拍摄她不合适,我说:“可以改在下午4点你的客人到来前拍完。”因为我请的摄影师是一周前就定好,是按时付费的。她看起来好像理解了我。

真正发生冲突是在采访后的一连串细节,我抓紧采访完她就赶下一个采访对象,因为她事先说只能请我一个人参加宴席而我办不到。因为携同的助手和摄影师干完活,再找车送我一个人到她家吃饭是很费周折的。我们的矛盾从这里展开。我难以释怀的不是矛盾的根结,而是这种文化冲突,发生在“本是同根生”的同胞身上,她尖酸的话语伤害的似乎不仅仅是我,而是对过去大陆赴美的一部分人的一种普遍评判。

今天的中国,显现给世界的不再是旧面貌,不再是明代家具永恒不变的线条,而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相融、相濡和相倾。

我感叹:有些老华侨太不了解当今的中国了。

人生像独特的家具

曾佑和小时候正值清朝被推翻,父亲是革命军,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与孙中山“闹”过革命,后来在海军任高职,在社会上颇有地位和势力。那时,由于时局变化,许多清朝大臣和旧皇孙没有别的去路,而在画画与书法方面是最有研究和成绩的。她的父亲决定让女儿习画,便找到了皇族的溥沂,教女儿画画。曾佑和那时还小,却常与徐悲鸿、齐白石等一批画家在一起。她说那时有的画家很传统,有的画家从法国、日本留学回来后就讲创新。比如林风眠、刘海粟他们都想寻找新的出路,不论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还是艺术都在顺应这个潮流。

曾佑和的成长与家庭影响分不开。在当时,她家里人可以说是很前卫的。母亲很大胆,在还没到民国的时候,就到师范学校去当老师,常说:作为女人并不只是要嫁个好丈夫、生孩子、做个好母亲,要对社会做出贡献。

曾佑和在美国四合院的家,其中每一件家具都是明代珍品。

母亲的新思潮,家人对艺术的重视,滋养了曾佑和的成长。当时北京是最古老的文化城,已经有十几所大学,她说这些是她成长的外在因素。因为跟皇族耳濡目染,她从小喜欢赋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不仅是古色古香的外形,主要是古色古香的神韵打动她。

曾佑和年轻时非常漂亮。再加上家庭条件的优越,她是少数能够上大学的年轻女性之一。但没想到,大学时代就遇到了一生最为美好的爱情。

那时在辅仁大学。有一天,安静的课堂进来了一个德国美学教师。他是头一班教女生。那个年代,一个德国英俊男人穿着一身海军蓝的布衣长褂,很令女生们春意荡漾,而曾佑和的典雅和出众,更令他有着对中国古文明无尽的遐思。他们就这样相识并相恋,他不自觉地把她当成中国文化的象征。来中国之前,他在德国已是知名学者,尤其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

曾佑和毕业那年,他要在中国建一个美学图书馆,于是聘请她作助手,帮助他,收集美学书籍。在他们共同工作的日日夜夜,爱情像星辰一样闪着光芒。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彼此再也分不开了,才面对这份爱情的现实。

当时“德国纳粹”像阴影一样笼罩中国上空,尤其父亲是军人,怎能容得下这门亲事,他拍案而起:“再执迷不悟,我不认你这个女儿!”母亲虽是进步女性,但对一个比女儿大二十多岁的“洋女婿”,仍冲不破这层屏障。但爱情没有年龄的差距。曾佑和为了坚守她的爱情之城,离开了这个优越的家。

嫁给德国老师

离家后她一个人住在北京,她没有跟过任何异**往,她生命唯一面对的就是她的德国老师。那时嫁外国人的不多,只有四川重庆的一个英国教授迈克沙利文娶了中国学生,之后燕京大学也有“师生恋”,但找德国人的在当时也仅此一例。他是德国教育家,父亲是英语教授,兄妹均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他与“德国纳粹”不能同日而语。

他们勇敢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是她幸福的全部。“我们结婚26年,从来没有在生活上争吵过,虽然在艺术上有观点不统一的地方,正因为这个不统一,使得我们在艺术美学上有了更大的造诣。”

离开北京后他们到了夏威夷。

她和丈夫在一起无所不谈,所有流走的岁月加深了他们的感情。他们各有各的成就。丈夫研究美术,用英语、德语写作美术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快。他写他的书,曾佑和画自己的画,可谓比翼双飞。后来她的丈夫研究建筑,研究明代家具,还亲自动手制造家具。每当这时,曾佑和就在一旁帮忙找钉子,拉锯子,直到现在,她对家具的感情还是很深。每一件家具都有一种时代结构,都有它内在的美学。他们把家建成了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每一个方位都跟宇宙的日月星辰有关。他们夫妻的感情也像一件牢不可破的家具。1971年,她的丈夫离她而去,家里每一件物品都保留有丈夫抚摸过的痕迹。保留这些家具,对曾佑和来说便是留驻爱情的体温。

之后几十年她一直独身,她一生没有生孩子。她说当时处于战乱,没有更多精力来办这个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艺术的生命,艺术便是他们宝贵的孩子。丈夫去世后,曾佑和开始写美术的研究文章,以此怀恋并延续丈夫的事业。

滋养一个艺术世界

曾佑和在海外传播中国艺术五十多年,不仅在绘画美学上有独到之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更重要的是,她能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有自己充满智慧的创新。

说起来,每个中国妇女都有一段苦衷,都能写出一部小说来,精不精彩就要看你体现一种怎样的人生内涵。她说:女人的闯荡和独立能力在美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好,在艺术方面,男女的天赋都是差不多的,不像统治政权男性比女性做得好做得长久,女性在政坛上容易感情用事。我见过世界各国的女人,对这个问题也看得比较透,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要躲避自己身为一个女人,虽然有时候有些人会误解我,以为我的成就凭借了丈夫的名气和光环,凭借了我长相上的优势。“我要为女人做出尊严,为女人争一口气。”

曾佑和的绘画艺术。

为争一口气,曾佑和曾经拿着自己的作品找到了教宋美龄画画的那个老师。因为这个画家曾对她的艺术有过偏颇的看法,结果她找上门来了,使他认清了她艺术的真正功底。

曾佑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说:中国美术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现在的创作力不及过去的百分之一。从汉朝、唐朝、宋朝到明朝,清朝就往下掉了,最有创作力的是汉、唐两朝,那时中国很开放,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到中国来,中国没有什么不如别人的。自从19世纪西洋人开始用武力入侵中国,中国人自己没有抵抗,政府又腐败得不成样子,所以才跟世界有了距离。现在中国站起来了,在艺术上不仅没有“坐井观天”,而且融入西方精华,有了新的创造力。

曾佑和在艺术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世纪,如今她希望艺术回到家庭中。

她很高兴当今画家越来越多。因为画家多,参与艺术的人就越多,传播文化就有了对象。中国传统的书画强调心理的应用。她认为作品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艺术手段可以因为从事艺术的人不同而表达方法不同。她说:比如说你烧的鸡有你自己烧出来的味道,我烧的鸡也有我自己独特的味道。鸡是一样的,但烧出来的滋味因人而异。

她领着我走进夏威夷艺术馆,耐心地讲解每一件艺术珍品的线条与内涵。我感叹这样一位曾亲身体验了多次艺术浪潮的女人散发出的艺术品位,她开始是在中国内地,之后分别在夏威夷、中国台湾地区、欧洲与美国等地接受艺术熏陶。

作为一位艺术家,她不断探索线条本质与文字的形成,激发创意并展现传统风格与现代感。她的作品是具体的却是抽象的;是源自于传统却展现极致的现代感与新潮。这从她家一面整墙上挂着的扇形绘画中可见一斑。她以一个艺术家的本质,不沽名钓誉,而是不断挑战自身极限,追寻创意与展现情怀。

夏威夷是艺术家停留的理想岛屿,是原始与概念、真实与想像、洗练与单纯的聚散地。檀香山艺术学院收藏有21件曾佑和的作品。能拥有这样出色的艺术家,实在是这个地方的大幸。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坐在她家的客厅看完了一部介绍她艺术生涯的电视专题片。从她50年的步履,我感悟着一个女人走过半个世纪的辉煌。

20世纪50年代晚期,曾佑和的视野再度延伸到另一个文化向度。她在欧洲停留的这段时间,与许多国际闻名且创意十足的艺术家碰撞过。60年代她的作品在画材、技巧与主题方面都使用了崭新且动态的手法,展示了她经年累月为绘画所奉献的心力。她所创造的技法“掇画”开启了全新的视野。同时经由她的作品,呈现出一线新颖却又熟悉的光采:它的线条、特色、文字与宇宙和谐的印象。

60与70年代曾佑和在夏威夷的作品结合了她在夏威夷大学任教讲授中国美术与檀香山艺术学院进行论文研究的两个领域。在这段时期她的作品保留了深入与专注的特点,并令人惊喜地运用了多种技巧。

她告诉我,明年她将在香港举办画展,她对艺术的解读与创作过程中所进行功能、形态、材料与技巧等方面的实验将给岭南带来新气息。

她在夏威夷居住了50年,半个世纪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走了,但她的一幅幅作品在岁月的浪潮中沉淀并保留至今。

好茶泡出好境界

西方人终生喝的是他们的咖啡或可口可乐,而中国人喝的是茶。茶具有更自然的人性,体现东方智慧的博大高深。

曾佑和的性格,是一个勇敢地追寻梦想的人。

听说她要捐出一个茶园。她这个茶园虽然落户美国,出发点却是弘扬中国茶文化。茶的泉眼在中国,曾佑和想做到的是让源远流长的中国茶灌溉异乡人的心灵,让中国的艺术哲学浸漫世界的文化。

檀香山艺术学院收藏有21件曾佑和的作品。

她在15年前去过她喜欢的中国桂林,在桂林办了一个民间艺术中心,但没有成功。中国之行,她也感慨良多。她痛惜中国有些人已把真正好的民间艺术都给败掉了,尤其是在绘画方面,画一些外国人的作品,丢掉自己的精华,舍本逐末地模仿别人。但她庆幸现在好了,中国有一些真正的艺术家有了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自己的标准。

她在桂林没有完成的茶艺民间艺术,现在她想在美国办成。她眼看着日本基金会在当地盖起了日本茶屋和庭园,韩国的庭院也兴建完成,而茶原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夏威夷却独缺中国式茶屋,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决定完成兴建中国式的“茶庵”计划。

曾佑和说:兴建中国式茶庵的想法,在她心中已酝酿廿多年,10年前,她与任教的夏威夷大学开始商谈,直至2003年,夏威夷大学的基金会决定拨给她一块空地,作为茶庵的建筑基地。

她将请建筑师进一步完成地质探勘和规划,茶庵将采取民间的样式,虽然简约,但氛围很淡雅。“以我在大学任教的经验,对外国学生来说记住中国艺术史的人名、地名,很困难而易混淆,当他实际触摸陶瓷器,就很容易发生兴趣。这是一种人性接触,也促使他们可以再深入了解。兴建茶庵,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由物质接触为起点,轻松达到友谊的交换。”

虽然是茶庵,功能却不只是喝茶。曾佑和说,星期一至五,有关中西艺术文化的讨论可以在这里举行,周末才对一般大众开放。她也希望定期举办说书、讲故事等活动,还设有小型画廊展出作品。中国文化的研究交流是茶庵的主要目标,由于夏威夷大学的关于草药的研究相当卓著,她也希望日后将这部分和中国的太极、气功课程都纳入。“想了很久的计划了!我就再奋力试一试,这也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后愿望了!”年近80岁的曾佑和叹道。

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让艺术回到家庭。就好比她家里的摆设一样,就好似一个艺术博物馆,每一个小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小饰品都很有考究。就好像她的人,极其注重细节。

曾佑和的人生境界不愧是好茶泡出的好境界。她智慧的泉水是最好的茶水,她求索艺术流淌辛勤的汗水是茶的另一种高深。

同类推荐
  • 一只绣花鞋(II)

    一只绣花鞋(II)

    九月的武汉传来炸桥案,深居简出的楚剧演员竟成为人体炸弹,美丽多情的残疾少女却被恋人推下渡轮,桥梁设计师收到意外的礼物,案案相扣,梅花再现,龙飞专案组面对着一桩桩惊心动魄的悬案……
  • 血脉之晶

    血脉之晶

    血脉之晶 雨梦笛
  • 宫斗之一日为后

    宫斗之一日为后

    宫斗之一日为后 我要睡觉
  • 花月痕

    花月痕

    本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痴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 情深孽重

    情深孽重

    情深孽重 一瓢饮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诸神黄昏

    重生之诸神黄昏

    问世间,何为正道,何为魔道,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杀戮。我欲平凡度日,却卷入魔道之争,我欲行侠仗义,却成了妖魔邪道,既然正道不容我,那我便成魔,将这时间正道统统踩在脚下。
  • 莫问天罪

    莫问天罪

    穷尽一身争取,只求无愧于心。
  • 误打误撞成了白月光

    误打误撞成了白月光

    身为万淤之地仍保持冰清玉洁的小白莲,路米米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化形前就被迫成亲的,而且成亲对象还是面前这个一副祸水模样的白发少年。我的天!难道我要来一场人间话本子式的爱情吗?路米米心想,可这个白发少年好像并不买账?嘿嘿,看能屈能伸小白莲花灵如何让疯批美强惨魔族少年追妻火葬场!
  • 灵异清洁师

    灵异清洁师

    我叫张小凡,是一个灵异清洁师,专门负责清理各种灵异事件,如果您有需要,请到444号便利店咨询……
  • 非人六道

    非人六道

    隐藏在人类社会之下的非人生物,他们不受人类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凭借自己超凡的力量肆意妄为,制造混乱和恐慌,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大能们成立了灵异局来节制这股力量…
  • 爵迹炼魂狱

    爵迹炼魂狱

    阴谋与倒戈,杀戮与救赎,爱恨与权利。鲜花与光明的国度背后却隐藏亡灵与杀戮的天堂。对正义的不同解读却最终导致了超越正邪之争的激烈厮杀。在追逐无上荣耀与至高权利的不归征途中,他们为正义飞蛾扑火在所不惜。无数的尸骸铺平了通往白银王座的荆棘血路 。数天前,一名身上带着无数黑色谜题的叫做格兰仕的异国少年的突然到来,使得火源弗里艾尔帝国的魂术师之间的矛盾瞬间激化。无数的阴谋与杀戮在巨大而恐怖的力量的催动下,正缓缓拉开足以毁灭整个奥汀大陆的灾难的帷幕……【噬魂暗化】、【命运的审判】、【君临】、【创世】、【遗忘】、【无限天赋同调】……众多禁忌天赋首次曝光,更加强大的魂术运用,更加恢弘的打斗场面,更加激越的情感风暴,更加诡异的天赋之战。震撼心灵的正义解读,欲罢不能的奇异狂想。他们拜日而舞,他们浴火重生。烈焰与鲜血铸成的遗忘之都,灵魂与泪水抒写的悲怆厄运。一切尽在《爵迹 炼魂狱》。
  • 玄幻:开局一院子,我成绝世大佬了

    玄幻:开局一院子,我成绝世大佬了

    陈沐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修行世界可是系统啥修仙方法也没有教给他就跑路了只教了他琴棋书画,养殖,种田属不知——他屋后栽种的一颗大树,因为常听他弹琴奏曲,成为世界之树,撑起天地桥梁。他养的一群小动物都是一方世界的主宰得知修仙没有希望后,只能本本分分的做个不老不死的凡人。却不知——人界,地狱,仙界, 神界,至尊无量界的大佬都为他而颤抖....
  • 星侠传奇

    星侠传奇

    这里,没有元气,也没有灵力,更没有斗气,有的是类似光的星元之力(文中简称星力)。姜还,一个穿越人,在一次抗震救灾中因为跳伞牺牲,而他的意识却来到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他度过了几天的荒野求生,惊吓而刺激,搞笑而难忘,终于在最后快要死的时候被人所救。然而爱偷懒,耍聪明的他,却因为自己一时对家的思念,害死了他的师姐。于是他被师傅改名为卓一,意在告诫他,只有拥有实力,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于是,他痛改前非,终于走上了强者之路。御外族,平天下,创世纪,乃被封为三德帝……新的体系,始料未及的剧情,形形色色的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人物关系。相信你会喜欢上这个世界。
  • 神秘稽查司

    神秘稽查司

    30年前,蓝星上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儿——太阳莫名的熄灭了,整个蓝星的磁场也变得十分混沌,人类所有的的大部分科技遭受重创失灵。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人们陷入了慌乱之中。这一黑暗持续了整整7天,与此同时,一股不知名的浓雾席卷了整个蓝星。人们在火光的帮助下勉强视物却无法观测远方,只是隐隐约约听到浓雾里传出非人的嘶吼声......当黑暗在第八日的早晨慢慢从天幕上褪去时,人们发现整个蓝星的大陆板块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全球约70%的人口突然消失......有人说:“这是高纬度文明搞的鬼......”也有人说:“这是地球的意志在清洗文明.......”这一切的发生究竟缘何——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
  • 勿忘年华思风唯

    勿忘年华思风唯

    一段尘封的记忆,一个暗恋的人,一段悲惨的过去,不能忘,不敢忘。幼年恋君,少年仰慕君,青年君逝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