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200000001

前言

这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座城市山脉,我在这里回想,也在这里忘却

天堂的蓝眼睛

从来没有感觉天堂的坚实与冰冷,我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首先接触了一群人,我在直面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时,努力寻求美国文化的“根”,人文与欲望、情感与性、宗教与家庭、财富与爱……如此深深吸引并诱惑着我陷入其中,美国文虎的“绅士”为女人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里,女人就是一种宗教。

Never felt the warmth or chillness of“paradise”,I met a group of people on my way going 520yd.comng their life and feelings,I searched for the“roots”of American people:Their culture and desire,emotion and ***uality,religion and family,wealth and love……all these attracted and engulfed 520yd.comn“gentlemen”put women on a 520yd.com,femininity is a religion。

我的生活从来没有天堂。

当我在初夏的午后,突然决定离开我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独自远行,有人传说,我要远嫁美国。所有的朋友认定我此次破釜沉舟,为着一位美国议员。实话说,在一段时期里,我邂逅并相知一位美国资深众议员,他的痴情、英俊、地位与财富的光环令我痴迷,虽然语言不通,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我尝试着爱与被爱,甚至所有的情书都由我的秘书代为传递,世间的情感也就从这里开始,使我发疯似地向往着陌生与距离的美国。当我到达檀香山,一种宏大的氛围和声音把我的梦境渐渐舒解与释放,爱在那一刻,淡如一缕乡愁,我怯步,但在内心却喊出:我要嫁了!

也许我要嫁的却是一座天堂。

追寻天堂的路苦涩而遥远,就像时光没有双翅,脚步不见影子,我带着一份记者的破碎与作家的完整,行走在异乡的城墙,我很想以学者的身姿说话,但却是一个易感的诗人。

我从来没有感觉天堂的坚实与冰冷,我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首先接触了一群人,一群优秀的美国人。我在直面他们的生活情感时努力寻求美国文化的“根”、人文与欲望、情感和性、宗教与家庭、财富与爱、、、、、、如此深深吸引并诱惑着我深陷其中,像岩石与海风贴进腹地,像一个不懂唱腔的歌手在空旷的大地发出回响。当我贴近美国的血脉,我自信我在审视中爱着,天堂与我或远或近不重要,就像我在一首诗中所写的:“当我与天堂交换时辰/我便属于真正的天堂。”

我再也走不出美国的热情与水波的浪漫,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丰润。我在努力寻找美国人文的根,它涵括美国文化、历史、地理、生存法则和现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它的旋律与节奏,更贴近美国本质。

我相信这就是美国的坚韧与活力。

美国人绝不会在破碎中破碎,也绝不会在虚无中掏空。真情的美国人崇尚英雄,从“世贸”被恐怖袭击后纽约街头流行两样特殊纪念品可以看出:一是印有“纽约消防(GDNY)”的系列服装和篮球帽(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日常喜欢戴着一顶篮球帽,在“世贸”抢救现场,身患癌症的市长冲杀一线,受人爱戴与尊敬)。在纽约的接触中,我结识了很多当年在“世贸”工作的朋友,我完全有第一手资料写到“世贸”被袭事件中美国人在这场灾难下鲜为人知的故事,但我没有触及。我只写了一个奇怪的美国人每天在海滨一带对着“世贸”废墟大声朗诵拜伦·鲁福斯1906年写的诗,我只感动于人类在生命的非常时刻如此亲近心灵。

不为美国,只为你的笑容而倾倒。

“我用我的毅力创造生活,哪怕只剩下一条内裤”。

家永远是心灵的栖所,不论远离还是拥有,人类对家的依赖就像庄稼对土地的感情,在美国,这样的镜头尤其触动你。

美国的人文是一种炫耀的光芒。美国文化有些潦草,但不会让人失望,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一块土地有一块土地的历史,它们缄默或夸张地变迁永远无法与人类变幻的意识保持一致。我所想做的,只是试图从美国的微风细雨中抓住一些思想的羽毛,碎片下的城市就是它的文化空间,当我置身于高雅的教堂音乐会,听着传统摩登音乐剧发出琥珀一样的质感;当我走进老人社区体验着黄昏日落时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互动的美,我常会将现实的表象虚拟为文化现象。

美国其实很脆弱。繁华的纽约,如果****命中汇集城市中的海底隧道,整个纽约会在一夜间瘫痪。几封炭疽菌的信件,就能将美国闹得天翻地覆。从里根总统之后,美国政府职能在削弱,机场安检和监狱都包给了私人公司管理。但这不是我关注的焦点,我毕竟不是一个社会学家,我只是一个人来人往中的过客,我不可能深刻。但我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看美国。

它触及欲望的根。美国所发生的人与事,无所谓对与错,有时他以一种哲学的面孔,站在世人面前,让你用心智去体验,有时它又以喜剧的幽默,让你感悟他的率真,让你顿感人类的花草又回复鸟类的天堂。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天堂。尤其在纽约,当你在曼哈顿的高楼下成为一粒尘埃,当你穷困潦倒地在财富中穿行,当你登上“黄蜂号”航空母舰回顾“珍珠岛”事件,当你在世界霸权下成为欲望的载体,他时刻促使你的人生出局并发出魔力。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更能珍惜梦想的国度。人在险象环生的现实中颠簸,其自身的隐退与放逐是生命的内力。就像美国男人更醉心于直抒胸臆,将内心情感的跌荡起伏淋漓尽致地表达给你,女人则在男人的欲望下成就广阔的天地。上流社会间的交往,欲望的表现犹如咏叹在竖琴上的音符,你不可能平淡如水,你不可能不受冲击和震憾,你不可能不充满欲望。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到今天踞于世界霸主地位,它的成长说明了一切。美国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乔治·坎布早在1948年就向国会提出:“我们只占有世界上6.3%的人口,却拥有50%财富。未来对我们来说,不是空谈民主、正义和人权,而是在世界上务实,维持一种有利于我们的国际关系,保护这种不平等的优势,才能高枕无忧。”

美国的欲望是平静的火,这与波里尼斯亚文化中的火神裴蕾有着传承的性格。这是一个民族造就的童话,这是一种“穿越花朵的力量。”这也包括了男性世界里女人和孩子的力量。

谁能走出美国的热情与水波的浪漫?这是一种生命的丰润,这是美国文化的“根”。校园的活力与节奏更贴近美国本质。

女性在审视一个民族文化时总带着母性的慈爱。我在寻找美国女性的根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这里,女人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一种远在时间和国家之上的接近真理的光辉。当我走进美国上流社会,走进106岁的宋美龄,走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走进扎根美国土墩的陈香梅,陈李琬若,走进美国风云人物中的靳羽西,虽然她们不能代表美国本土女性的全部,但她们是美国女性文化的缩影。在生活上,美国女人没有中国女人那么具体,她们勤劳、奔波、操劳的身姿同样遍布每个家庭中,她们更早地领悟生命对于女性而言是一种超越政治、艺术以及一切现实形式下的理想生活。我在本书中动情地写到了一位50岁的女教授与20岁的男友真挚相爱的情感历程,也写到了一位失去两个儿子的将军母亲,如何面对命运的深渊令生活丰实,尽管美国也有很多女权运动,女权维护会以及相关女性问题研究机构,其理论驳杂纷呈,大致分为本质论者和文化论者二种,但不论“文化沉淀”还是“男性陷阱”,美国女性的地位总能凸显自身的能力和修养。美国文化的“绅士”为女性搭建了一个平等、尊重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她们不像非洲的《黑人妇女》写到的“我走遍全世界/才凑成我自己。”美国女性更有机会随着个性塑造自我和自己的文化。她们更能洒脱地远离“家”而拥有“家”。

美国其实很脆弱,美国文化的“绅士”成就了一种“男性陷阱”。

美国还有“家”的根。我无法全面、完整地表达或描述美国“根”的文化所带给“家”的内涵。家在中国是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开端与终级,驻足或远离,飘泊或在屋檐下,家永远是心灵的栖所。在美国,最大的变数是:家与血缘、亲情像空气一样自由。为了真实地弄清“家”在美国文化中的特色,我每到一处都住进不同类型的美国家庭中,这一串串珍珠镶嵌的一幅幅“家”的蓝图,令我对家有了一种感性对比,我在我所处的家庭中获得了美国人对“家”的观念和美国文化对“家”的诠释。

人类对家的信赖就像庄稼对土地的感情。美国人从来不谈“落叶归根”,但“叶落归根”的含义在美国更具哲学味,从起点到终点,又从终点到起点,“家”的手段和目的,汇入“归一”的境界。

拥有83亿美元资产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其所拥有的“微软帝国”总部,设在故乡西雅图。他对故乡的依恋仅次于对互联网的依恋,他说:“西雅图是我的故乡,我是喝看西雅图华盛顿湖的湖水长大的,我离不开她!”盖茨的家就安在西雅图华盛顿湖湖畔。

许多老人愿搬出“祖屋”,住进老人的聚集地——老人公寓。他们常常在陌生的居所安祥地辞世。当我站在张学良将军与赵四小姐合葬的墓前,朴实得令我心痛,我不敢想像这就是张学良的墓地,没有霸气,没有喧哗,一袭布衣,含风而去。我曾久久为此事失眠。我找过张学良远在旧金山的儿子,动过心思设立张学良基金会,买下张学良的故居。当我奔波于此事,才发现张学良在夏威夷没有“故居”,他一直住在老人公寓直至辞世。后来人们提醒我,张学良的文化已很美国化,信奉天主教的张学良或许追求的就是这份淡雅。这是一种高洁的内敛的情感。或许内敛是一种深邃,张扬是一种给予。美国文化对“家”的情感适合了内敛与张扬的双面币。就像一个真诚的人不需要谈真诚,一个张扬的民族处处可见张扬的律吕。“家”在美国常常是冷竣与激情同在。

我这样疯子似地凝望并触摸着美国,实在有一种肌肤之痒,好像我真的要嫁入天堂,以身相许。我在深入美国“根”的呓语中,更迷醉于通往天堂路上的曲径、小景,终以诗的情怀,以一个女人的真诚,表达我对这一切的认知。

对于美国,我既在审视中爱着又在热泪中忘记,我在欲望的翅膀下忘了自己仅仅是个过客,借天堂的驿站成就往复的梦。

在我登上回香港的舷梯,我对那位真情如初的美国议员伸出感恩的手,在内心对自己说:

您是我的珍珠又是我的泥土

是我在一次寻找蜃景的途中

误入盛宴的琼酿

坚韧的天堂的破碎

穿越花朵的完整与光亮

在不该说再见的时候

说了再见

作者于2005年9月7日

于白云寓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直播逃生游戏,丧尸王和我卿卿我我

    直播逃生游戏,丧尸王和我卿卿我我

    【未日 游戏逃生 病娇男主 直播 甜宠】众人被丧尸们追得狼狈不堪,久一诺被丧尸王追求示爱;众人被梦魔吓得不敢入睡,久一诺在梦中吓得梦魔痛哭流涕;众人遇见电锯新娘魂飞魄散,电锯新娘看到久一诺转身就逃。后知后觉的众人想抱住大佬大腿,却被人抢先。刚才还弑杀的丧尸王抱紧久一诺:姐姐我怕。
  • 寡妇医妃:我靠空间带飞全家

    寡妇医妃:我靠空间带飞全家

    她本是21世纪古武隐世家族的天才少女,医武双绝族中无人能及,却不料一场意外把她送到的这个陌生的王朝。谁知是地狱开局:刚醒就接到丈夫死讯,从战神王妃瞬间变成了寡妇遗孀。再看整个王府,上有哭瞎了眼的柔弱婆婆,下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团子,中间还有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小叔子。不过这对她来说都是小事,且看她如何救家人、教孩子、斗奸臣,一路带飞全家……但是这个时常黏着她的跟屁虫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丈夫已经战死了吗?什么!你告诉我这个黏人精就是传说中的战神?战神王爷:不,为夫只想做娘子的随身挂件,想跟娘子贴贴。
  • 轩梦依旧

    轩梦依旧

    这是一部关于几个生灵(神、仙、人、妖、魔、鬼、怪三界众生都有)成长的故事,虽然打着言情的标签,但爱情只占作品的一小部分,友情、亲情、犯错、选择、坚守、放弃、领悟等这些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我最想表达的,也是我从小到大领悟到的。这部作品里的生灵,有的分不清爱和依赖,从一次次他人的守护下看清了自己,也放下了过去,决定开始全新的未来;有的在守护心爱之人的同时,也伤害了她,寻到了前世,却忘了今生;有的全心全意守护别人的幸福,却歪打正着成全了自己;有的年少犯的错,一生弥补,一生守护,也等到了自己的天使;也有的苦苦等他还债一生,最后自己成了他的债;这个世界,谁都不完美,但都在努力改变。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莲化启悟书

    莲化启悟书

    莲生万物,一颗由天地孕育而成的武夫传承莲子刻录了研究生班小腿的知识储备重新回到青莲天下,现代文化和远古体系的融合,一本能文能武的莲化书开启了王麓的武夫之程。州试的阴谋,院试的通过,你以为王麓入朝为官?不,请叫王大将军。
  • 红装之下是谁的信仰

    红装之下是谁的信仰

    村庄里面有神秘的宝藏,每6年村民会推选18岁的成年男子成为村庄的守护神,大宝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守护神,却对自己的未来和信仰感到迷茫,于是他打算出走去寻找他的信仰,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个开始,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 亿万枭宠:小甜心,别惹火

    亿万枭宠:小甜心,别惹火

    一场大火,烧掉了顾真对秦泽所有的爱。五年后她整容归来,势必要夺回自己的一切,化身为小保姆蛰伏于他的身边。奈何这狗男人开始对她动手动脚。顾真:“秦少,过分了!”秦泽勾唇一笑,“这就过分了?还有更过分的要不要试试?”
  • 未玄归

    未玄归

    化蝶而归,万物平息,郎君等一人而归,曼珠沙华因你而开,“二郎,回来吧”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在日常世界里除灵

    在日常世界里除灵

    神乐白羽穿越到这个世界三个月,本以为这个世界是个普通的青春日常世界,但却在某一天.....一直缠着他的神山桔梗拿出了破魔之弓,射出了净化之箭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