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王明睿,今儿晚上我们,来说说“菜市口传闻”住在菜市口的朋友,你们可要听好咯,呵呵呵(阴笑中)
这菜市口儿也不全是卖菜的啊,在过去那会儿菜市口儿,是清代杀人的法场,设于今天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
老北京的胡同儿多,街口儿就多,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儿。菜市口儿名气大是因为那曾是杀人的地方,是刑场,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
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出红差”,砍头!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菜市口在咱京城的名气可是不小呢,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就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时是咱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称菜市口儿,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儿,按当时叫法叫西市儿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儿。
据老年人说啊说当年的刑场啊就设于咱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也就是原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旧址附近啊,每到冬至或者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的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啊到菜市口儿,囚犯呢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
这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实行首次这垂帘听政时後,受咸丰皇帝遗诏的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的肃顺,就是在此被杀头的。
戊戌变法啊失败后,慈禧将这谭嗣同、刘光弟等志士同仁杀害于此。
跟据这...马芷庠编写的《北平旅行指南》中的记载啊:每逢秋后朝审,在京处决犯人众多之时,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所用鬼头刀五柄、凌迟分尸刀十柄,现存于历史博物馆中。
旧时候,这犯人被押出宣武门也就是过去咱们叫的顺承门,过断头桥也就是老辈人儿口里的断魂桥,经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场,到那儿就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了。这犯人被杀后啊,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
以后啊这菜市口逐渐成为刑场的代名词。1911年那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刑场被转移以后这一带啊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根据老人们给我讲的一个传说啊:话说啊有这么一家裁缝铺子,就住菜市口儿,由于这手艺好,生意呀很旺盛。时间久了就远近都出了名儿了。
就说这有这么一年啊,夏景天儿,菜市口外砍死了一个乱贼。当天晚儿上,裁缝铺掌柜的睡着正香呢,突然发现屋里不对劲儿,好像啊这有人在走动,心里一想,妈哟,八成闹贼了。可又一想啊,这贼就让他闹吧,反正我这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就眯缝着眼睛瞅儿着,这贼摸索了一会儿啊,倒也懂事出门随手把门给关了。
第二天啊,掌柜的起床看看丢没丢什么东西,一收拾才发现自己的针线笸箩不见了。就在这时候啊外头有人喊:掌柜的快出来看看吧。掌柜的出门跟众人到荒郊一看啊,昨天那个斩首的人,脑袋和身子连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细细的线痕,旁边儿啊,就扔着裁缝铺的笸箩!菜市口斜对过儿有个鹤年堂,刀伤药出了名。
每次行完刑,夜里总有“人”拍门买刀伤药。后来,到鹤年堂买刀伤药也成了老北京人的一句骂人俗话了。老铺现在应该已经拆了。这句俗话咋说呢?就是: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了。
好了如今呢菜市口儿,也成为了北京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街,随着法场的迁移,商业涌入导致这片土地又迎来新生。
今天的故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明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