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做罢, 魏知行穿好宽松的衣袍,如水帘的水珠顺着长发滴落,男子伸手轻撩长乱,掖于耳后,宽大的袍子袖口滑至上臂,露出细长匀称的手臂来。
与书生白晰如藕的手臂相较,男子的手臂上散落着黑色的蛇痕,让人多了一丝沧桑之感;
与武士虬实有力的手臂相较,男子的手臂又多了几许淤青红肿,让人多了一抹怜惜之情。
就是这样一个矛盾般的存在,只一抬眼睫,便凝结成雾,让人猜不透心思,不由得驻足,移不开双目。
一阵慌乱如山的敲门声响起,魏来慌慌张张的脸色出现在门前,刚要上前施礼,身后已经跌跌撞撞进来一个女子,一身狼狈,衣裳松散,头发蓬乱。
见了魏知行,嘴巴先扁了起来,嘤嘤的哭泣,扑进了魏知行的怀抱。
魏知行眉头轻轻一皱,身子僵直着,却是未动分毫,转换成轻声软语道:“怡儿,你怎么来了朝阳县了?你的侍女仆从呢?你怎么有这么多处擦伤.......”
不问还好,一问,女子的哭声由小转大,越发的不可收拾,半天堪堪收住啜泣,哽咽道:“怡儿、怡儿在秋宴上,被,被歹人绑回了乐阳郡,到了此处才知晓,竟是泯王的人,怡儿好不容易才得以逃脱.......”
魏知行眼睛微瞪,颇为诧异道:“怡儿?竟有这等凶险之事?”
刘嘉怡低眉敛目,状似楚楚可怜; 众人所不见之处,却是咬碎了银牙,恨苦了魏知行。
别人不知道此事,刘嘉怡却再深知不过。
宁公主府上,那场宴会上的突袭事件,本就是泯王故意设下的陷井,就是想试探殷明月与刘嘉怡,一个小小农女,一个天之骄女,哪个在魏知行心目中更加的重要。
与她二人一起失踪的,还有堂堂的宁公主。
如果魏知行当时选择的是救公主,刘嘉怡也不会如此这般的生气,只能认为魏知行在感情与仕途之间,更加注重于仕途。
偏偏那时那刻,魏知行第一时间去救的,是殷明月,一个刘嘉怡从未放在心间的女人,输得口不服,心亦不服,越想越恨,觉得自己的名字和殷明月的名字放在一起被人提及都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魏知行平静的向魏炎使了个眼色,魏炎讪然道:“那个,王妃.......”说完才蓦然意识到称谓不对,遂改口道:“刘小姐,您身上的剐蹭之伤不在少数,亟需上药,尤其是腿上这道,如不早早医治,极易留下疤痕。”
刘嘉怡娇羞得头低得更深,轻轻喃语道:“行哥哥身上有伤,怡儿身上亦有伤; 行哥哥能挺得、怡儿也能挺得,定要蒹葭相依,鸳鸯相偎,不离不弃。”
魏知行嗔责的瞟了一眼刘嘉怡,挑眉竖目,怨责道:“怡儿怎能如此不以自己身体为重?以后切莫如此不爱惜自己。”
魏知行向魏炎使了个眼色,魏炎忙从怀中拿出一只小瓷瓶来,递给刘嘉怡道:“刘小姐,沐浴清洗伤口后涂到伤处,定不会留下疤痕。”
刘嘉怡心中虽恨,却也不想跟自己过不去。
刘嘉怡离开京城之时,被泯王伪装成被歹人绑架走的,侍卫一个没有,丫鬟婆子皆无,完全依赖泯王的人;
泯王要她回到魏知行身边报仇,许是为了更加激起魏知行的怜香惜玉之情,泯王连派个人保护她的措施都省了。
刘嘉怡就是这样孤身一人、徒步走了一个时辰,连夜穿过黑漆漆的山路,不仅衣裳被树枝刮破了,走路走得脚掌起了泡,连手掌也因为拄着木棍,擦掉了一层皮。
刘嘉怡伸手去接魏言手里的那瓷瓶,偏巧瓷瓶落在她受伤的伤口处,一个拿不稳,瓷瓶疾速下落。
魏炎凭生研究医药,对药品自然十二分的上心,本能的伸手去接,与同样伸去去抓的刘嘉怡相向,两双手抓在了一处,一触即离。
魏炎情知不妙,未待刘嘉怡发火,先发置人的将手重新放在了刘嘉怡脉博处,面色凝重而肃然,本来想兴师问罪的刘嘉怡只好噤声,刚好最近肠胃颇为不服,索性任由魏炎号脉诊治。
魏炎脸色越发的凝重,不时的瞟向魏知行,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魏知行脸色发黑,疾言令色道:“魏炎,怡儿的身体怎样?快快说将出来,急煞个人。”
魏炎重新向刘嘉怡施了个礼道:“刘小姐,您、您怕是有了.......”
“有了?”魏知行眼睛瞟向刘嘉怡平坦如无的小腹,不知往下怎样询问、怎样吩咐了。
最怔然的莫过于刘嘉怡,盼孩子盼了六七年,比盼星星盼月亮还要艰难,在自己彻底以为无望的时候,却又怀上了,对于自己,这简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与报复。
为了魏知行,自己帮他找丈夫泯王谋反的相关罪证,甚至不惜和离;
为了泯王,自己再次回到了魏知行身边,却报着复仇的想法。复仇的对象,又是自己未出世孩子的父亲......
刘嘉怡的一双琉璃美目不由得再次瞟向魏知行,藏在心底数日的那份徜徉再次涌上心头,只觉得,男子,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给了自己一个种子,在自己体内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魏知行看着刘嘉怡的脸色,由粉色变成粉红色 ,再由粉红色转换成红色,涌在嘴边的话又生生噎了回去,头一次觉得,其实有时候,自己也是一个残忍的人,而且是杀人于无形、伤人于无度的那种极致。
刘嘉怡嫣然浅笑道:“行哥哥,你给明月妹妹画的画我一并拿来了。你既然打心眼里喜欢妹妹,纳了便是。”
面色是如此的诚恳,让人分辨不出几分真几分假来。
魏知行忙将手指放在唇边,一脸肃然道:“怡儿且噤声,殷氏明月如今是重大嫌犯,在大齐江山社稷之前,个人生死荣辱、儿女私情皆要弃若敝屣,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