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著名清代御苑,1709年,清康熙皇帝开始修整此园,后又赐与皇四子胤(雍正),并取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扩建此园,增建殿堂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六次巡游江南,将路途所见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增修,益发辉煌,使整个园区面积占五千二百亩,建筑面积十六万平方米。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幻境,有的仿自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还有的模仿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1,兼取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代罕见的园林建筑群。圆明园南起大宫门,北至九洲清宴殿,八人大宫门有东西朝房,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院、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进入贤良门,便是咸丰皇帝举办皇会比武的主殿正大光明殿,殿上悬有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四字匾额。有七间殿堂,前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五间。乾隆皇帝曾赞道:“不雕不绘,自得松轩茅舍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明霏红叠紫,层映无际。”此处是皇帝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之地。正大光明殿以东是勤政亲贤殿,殿东有芳碧丛,由青竹茂密而得名,是皇帝批览奏章,召对群臣之地。位于前湖北岸的九洲清宴殿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九洲清宴殿是皇帝的寝宫,雍正皇帝当年就是在此殿内被吕四娘所杀。
同类推荐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 作者的童年与少年充满苦难,但“做诗”这一项活动,却给了作者许多乐趣。后来下乡当了知青,在偏僻的山村里,认识了同样喜欢做诗的一个郎中与一个木匠。他们两个人都年过五十,而作者才十七岁,但作者们很快就相濡以沫,因为作者们都喜欢做诗。这时,外祖父已经作古,作者没有继承他的高超医术,却接下了他的旧体诗的薪火。兹后,旧体诗的写作,便成了作者的一大嗜好。比之新诗,作者的旧体诗更具私密性,也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命历程,出于敝帚自珍的,作者就想把自己写的旧体诗结集出版,但其间因各种原因,终于得以实现,这还得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执事者金平、林文询及蔡曦等道兄的襄助。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诗作,是作者十七岁至五十二岁这三十五年间的大部分作品。作者从来都没有花整块儿的时间来写作旧体诗。集中之作,多半是茶余饭后、读书笔耕后的即兴之作;旅途上,开会时,朋友雅聚微醉之后,都是作者“做诗” 的最佳时间。作者之所以将诗集名为“闲人诗稿”,乃是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人尽管可以在俗世中忙得不亦乐乎,但心一定要闲。这本集子前面的两篇序言,是作者的两位老师徐迟和曾卓写,作者准备出《闲人诗稿》,徐迟很快写了这篇序言,曾卓看过集中诗词后,又欣然提笔写了一篇,轮到诗集出版了,两位老师却都作古。在此,仅向他们的在天之灵表达作者的崇高敬意。两位老师都是名震文 坛的新诗大家,都是新文学的健将,对旧体诗都持排斥态度。特别是主持过《诗刊》编务的徐迟,排斥犹烈。但奇怪的是,两位老人看过作者的旧体诗后,都改变了态度,都成了 “不薄新诗爱古诗”的人了。否则,单纯的师生之谊,他们也不会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序言来。"
热门推荐
寻情记:王爷别吻我!
他是霸道蛮横的皇子,亦是痴情不悔的王爷。忍辱负重十六年,只为查出母后枉死的真相。她是聪慧过人的千金小姐,亦是来自21世纪的搞怪高中生。他和她的故事源于一段无厘头的小闹剧,却由此演绎出了一段刻骨传奇。一个意外,让他与她结下了不解之怨。一个吻,却让他们情系彼此。一个阴谋,造就了一段盛世恋情。一场误会,让他与她从此难舍难弃。是强取豪夺还是两情相悦?当善良遭遇强势,当真情在错的时间,却在对的人身上萌发出心动的痕迹,结局又会是怎样得出人意料?仿佛只是一朵花开的时间,爱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走进两人之间。原来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并不是死生契阔,而是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