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200000001

毕淑敏

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做中国当代文学论文。我选择了“论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的构成”一题。

之所以选这个题,主要是因为懒。因我那时正兼做一个几千人工厂的卫生所所长,边工作边读书,若不堪言。手边恰有一部北京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评传”,收入1949年以后出生的当今文坛上创作活跃的女作家共三十名,洋洋洒洒六十万字。因本人也在被选之列,知道他们编选的过程十分严谨,资料也翔实。我想不妨借用人家这匹好绸缎,制一件成品。既可省力,也可沾光。

材料不整不知道,一整吓一跳。女作家里那么多名门贵胄之后,几乎均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专业写作前的职业多为医生、编辑、教师……几乎是女人在我国社会现阶段所能谋得的最好的饭碗。

最明显的共性是:她们都是城里人。

都是城里人并非贬意。但对于现时中国的人口来说,女作家这个群体的构成,显得单一而偏颇。

看看文坛上活跃的男作家。那么多人是顶着一头高粱花子从青纱帐里杀出来,多气派,多豪迈!

文学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猛士更宜于远行。况且童年经验,是作家一生汲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清一色城里生人的女作家们,个人经历是否过于趋同?

在那篇论文里做了怎样的结论,已经淡忘。似乎还得了很高的分数。但对女作家群体的这种遗憾,常留在心间。总希望在这支队伍里寻觅泥土芬芳的面孔。

当我读到金萍这些优美真挚的散文时,我看到一个新鲜而蓬勃的身影从大地走来。

金萍没有显赫的家世,她的祖父是一位酷爱花鼓灯的农人。金萍在农村长大,她有的只是聪慧敏锐的天资,勤奋好学的品行,争强好胜的个性……因了她的“有”和“没有”,她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攀涉更为曲折的山川。因为家族势力的不和,她没能进入梦寐以求的学府。因为一纸农村户口,她失去了验上女兵的资格。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她一次又一次被打入“另册”……一个天分颇高的农村少女的梦想,在现实的花岗岩上碰得粉碎。她从地上将这些碎片拾起,重新拼起理想的大厦,一步步迫近辉煌的成功。

金萍的散文写了她的祖父祖母、乡亲同事女友文友、丈夫孩子……都是一些小人物,却有无尽的亲情流淌其中,让人感到略带悲凉的温馨。金萍也写了她的童年她的经历,她的苦恼和她的幸福,我们会在那略带幽默的语言中,看到一颗真诚而坦率的心在怦怦跳动。

金萍的散文不拘一格,自由潇洒地写来,毫不做作,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性情。散文贵在真切优美,金萍是深得其昧的。

如果要说不足,我以为金萍所写的游记类文章略显单薄,可能是因为写作时间较早,她那时的阅历尚不够丰富。如果你单是见了一座山就写这座山,和你见过十座山百座山之后再来写,笔下的力度是不同的。当然,这是会随着岁月磨砺与旅途的奔波,渐渐丰满起来。

金萍的散文,宜在寒冷的冬天的晚上,沏一杯茶来读,有融融的暖意涌上心头。仿佛看到字里行间站着一个憨厚、朴实而又灵慧的金萍,在说:我是你的朋友。

同类推荐
  • 漫长的惊悚

    漫长的惊悚

    漫长的惊悚 姜琍敏 著
  • 横赌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顺治帝突然出家,康熙八岁即位,由顺治遗命,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辅臣。其中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待老臣索尼病死后,他拉拢遏必隆,处死了不与他合作的苏克萨哈,更是朝政独揽,经常咆哮金殿,强制康熙屈从他的意愿。康熙十四岁亲政,但鳌拜不仅不还政于皇帝,反而结党营私,拉拢死党,图谋弑君自立。康熙自幼聪慧早熟。他一方面秘密拜落第举人、江南才子伍次友为师,勤奋学习历朝皇帝的治国经验;另一方面又以贴身侍卫魏东亭为核心,以习功练武为名,精心挑选、训练了十几名年轻力士,以待时机清除身边的最大隐患。康熙八年五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安排,康熙在毓庆宫单独召见鳌拜,利用身边侍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擒拘了武艺高强的鳌拜,并将其余党一网打尽。从此.康熙亲执皇权,为振兴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 黑坟
  • 西湖佳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