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700000004

第四章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阔别了多年的SF(2)君,忽然从日本东京寄给我一封信,转来转去,待我收到时,去发信的日子已经有二十天了。但这在我,却真如空谷里听到跫然的足音(3)。信函中还附着一片十一月十四日东京《国民新闻》的记载,是德富苏峰(4)氏纠正我那《小说史略》的谬误的。

凡一本书的作者,对于外来的纠正,以为然的就遵从,以为非的就缄默,本不必有一一说明下笔时是什么意思,怎样取舍的必要。但苏峰氏是日本深通"支那"的耆宿,《三藏取经记》(5)的收藏者,那措辞又很波俏,因此也就想来说几句话。首先还得翻出他的原文来——鲁迅氏之《中国小说史略》苏峰生顷读鲁迅氏之《中国小说史略》,有云:《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旧本在日本,又有一小本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内容悉同,卷尾一行云"中瓦子张家印",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世因以为宋刊,然逮于元朝,张家或亦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所撰,未可知矣。......这倒并非没有聊加辩正的必要。

《大唐三藏取经记》者,实是我的成篑堂的插架中之一,而《取经诗话》的袖珍本,则是故三浦观树将军的珍藏。这两书,是都由明慧上人和红叶广知于世,从京都栂尾高山寺散出的。看那书中的高山寺的印记,又看高山寺藏书目录,都证明着如此。

这不但作为宋椠的稀本;作为宋代所著的说话本(日本之所谓言文一致体),也最可珍重的罢。然而鲁迅氏却轻轻地断定道,"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过于太早计了。鲁迅氏未见这两书的原板,所以不知究竟,倘一见,则其为宋椠,决不容疑。其纸质,其墨色,其字体,无不皆然。不仅因为张家是宋时的临安的书铺。

加之,至于成篑堂的《取经记》,则有着可以说是宋版的特色的阙字。好个罗振玉氏,于此早已觉到了。

皆(三浦本,成篑堂本)为高山寺旧藏。而此本(成篑堂藏《取经记》)刊刻尤精,书中栂字作栂,敬字缺末笔,盖亦宋椠也。(《雪堂校刊群书叙录》)想鲁迅氏未读罗氏此文,所以疑是或为元人之作的罢。即使世间多不可思议事,元人著作的宋刻,是未必有可以存在的理由的。

罗振玉氏对于此书,曾这样说。宋代平话,旧但有《宣和遗事》而已。近年若《五代平话》,《京本小说》,渐有重刊本。宋人平话之传于人间者,至是遂得四种。因为是斯学界中如此重要的书籍,所以明白其真相,未必一定是无用之业罢。

总之,苏峰氏的意思,无非在证明《三藏取经记》等是宋椠。其论据有三——一纸墨字体是宋;二宋讳缺笔(6);三罗振玉(7)氏说是宋刻。

说起来也惭愧,我虽然草草编了一本《小说史略》,而家无储书,罕见旧刻,所用为资料的,几乎都是翻刻本,新印本,甚而至于是石印本,序跋及撰人名,往往缺失,所以漏略错误,一定很多。但《三藏法师取经记》及《诗话》两种,所见的却是罗氏影印本,纸墨虽新,而字体和缺笔是看得出的。那后面就有罗跋,正不必再求之于《雪堂校刊群书叙录》,我所谓"世因以为宋刊",即指罗跋而言。现在苏峰氏所举的三证中,除纸墨因确未目睹,无从然否外,其余二事,则那时便已不足使我信受,因此就不免"疑"起来了。

某朝讳缺笔是某朝刻本,是藏书家考定版本的初步秘诀,只要稍看过几部旧书的人,大抵知道的。何况缺笔的栂字的怎样地触目。但我却以为这并不足以确定为宋本。前朝的缺笔字,因为故意或习惯,也可以沿至后一朝。例如我们民国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驚字还"敬缺末笔"。非遗老们所刻的书,儀字玄字也常常缺笔,或者以甯代儀,以元代玄。这都是在民国而讳清讳;不足为清朝刻本的证据。京师图书馆所藏的《易林注》(8)残本(现有影印本,在《四部丛刊》中),甯字儀字都缺笔的,纸质,墨色,字体,都似宋;而且是蝶装(9),缪荃荪(10)氏便定为宋本。但细看内容,却引用着阴时夫的《韵府群玉》(11),而阴时夫则是道道地地的元人。所以我以为不能据缺笔字便确定为某朝刻,尤其是当时视为无足重轻的小说和剧曲之类。

罗氏的论断,在日本或者很被引为典据罢,但我却并不尽信奉,不但书跋,连书画金石的题跋,无不皆然。即如罗氏所举宋代平话四种中,《宣和遗事》(12)我也定为元人作,但这并非我的轻轻断定,是根据了明人胡应麟(13)氏所说的。而且那书是抄撮而成,文言和白话都有,也不尽是"平话"。

我的看书,和藏书家稍不同,是不尽相信缺笔,抬头,以及罗氏题跋的。因此那时便疑;只是疑,所以说"或",说"未可知"。我并非想要唐突宋椠和收藏者,即使如何廓大其冒昧,似乎也不过轻疑而已,至于"轻轻地断定",则殆未也。

但在未有更确的证明之前,我的"疑"是存在的。待证明之后,就成为这样的事:鲁迅疑是元刻,为元人作;今确是宋椠,故为宋人作。无论如何,苏峰氏所预想的"元人著作的宋版"这滑稽剧,是未必能够开演的。

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所以我便译出,并略加说明,如上。

十二月二十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北新》周刊第二十一期。

(2)SF指日本福冈诚一。爱罗先珂的朋友,曾与爱罗先珂同在鲁迅家中住过。《鲁迅日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载:"得淑卿信,九日发,附福冈君函。"即指此信。

(3)跫然的足音语出《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至矣。"通常便用"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令人欣喜的消息。

(4)德富苏峰(1863-1957)日本著作家。曾任参议院议员、东京国民新闻社社长。著有《人物管见》、《成篑堂闲记》等。

(5)《三藏取经记》即《大唐三藏取经记》。旧藏日本京都高山寺,后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书缺第一卷的上半卷和第二卷。下文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大仓喜七郎。书缺上卷第一则和中卷第八则。两书均为三卷,内容完全相同。

(6)缺笔从唐代开始的一种避讳方式,即在书写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省略最末一笔。

(7)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别署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朝遗老。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复辟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伪"满洲国"做了汉奸。所著《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共二卷,一九一八年出版。

(8)《易林注》《易林》,西汉焦赣(延寿)撰,十六卷。京师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实为元刊。《四部丛刊》中有全本,系借吴兴蒋氏密韵楼影元写本补足。《易林注》是后人的注本;作者这里所说的《易林注》是元代人的注本。

(9)蝶装即蝴蝶装,图书装订名称。其法系将书叶反折,即有字的纸面相对折叠,将中缝的背口粘连,再用厚纸包装作封面。翻阅时,开展如蝴蝶的双翅,故名。

(10)缪荃荪(1844-1919)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光绪进士,藏书家、版本学家。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文集》等。

(11)阴时夫阴幼遇,字时夫,元代江西奉新人。《韵府群玉》,是他所撰的一部类书,二十卷。

(12)《宣和遗事》即《大宋宣和遗事》。宋元间人作。分四集或前后二集,内容叙述北宋衰亡和南宋南迁临安时期的史事。

(13)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浙江兰谿人,明代学者。著有《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类稿》等。他说《宣和遗事》为元朝人所作的话,见《笔丛》卷四十一,鲁迅已收入《小说旧闻钞》的《大宋宣和遗事》条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霸道鬼夫太凶猛

    霸道鬼夫太凶猛

    我在村子里面的禁地呆了一夜,从那天起,就每天感觉到有个人在跟着我……
  • 人间光明

    人间光明

    我是暗,同时也是光明,我来到光明处,此地也无了光,我来到黑暗处,此地遍生光明!
  • 强势轮回

    强势轮回

    高一凡的第一百世轮回,阴差阳错穿越到还不足一级文明的地球,灵魂轮回能量已经耗尽,这最后一世他将打破99世的牢笼,王者归来!
  • 别动我的核

    别动我的核

    张云只想当富有的商人,不断收集各种晶核进行买卖,不曾想到,一边收集晶核,自己的境界也是一路晋升,一不小心成了一方霸主。
  • 团宠女主
  • 武神临空

    武神临空

    跟随师父来到地球的步然空,在23世纪武道繁荣的地球寻觅和修炼的故事
  • 逆战至尊皇

    逆战至尊皇

    几千年前魔人通过传送门来到人类世界,开始侵蚀占领。为阻止魔人入侵,人类学习灵力与魔人战斗,从黄帝开始到现今,各个朝代都在与魔人斗争。五帝城的出现将魔人封锁在异世界中。魔人不肯善罢,联合依附魔人的人类,合力明中暗中对付五帝城。寒羽良身为寄灵体注定修炼无望,而且还是魔人争夺的对象,但他终究打破命运,凭借自己努力终成五帝之皇。
  • 彗星来临时

    彗星来临时

    嘿!你说普通少女能够完成梦想吗?无论何时我都是那个最普通的,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青梅竹马白月光。但是他好像忘记我了……孤僻女如何暗恋男神?是放下,还是一直藏在心头?
  • 木辞子青

    木辞子青

    “顾辞,我不愿意去撞南墙的”,从顾辞的怀抱离开,林木子嘟着个嘴,低着头嘀咕道。“不用撞南墙,来抱。”低沉好听的声音传来,在林木子心里炸开。“我曾以为没有谁配得上我,但你是我的唯一例外。”
  • 古玉劫

    古玉劫

    她是古灵精怪笑魇如花的女子,突如其来的灾难将她变成不人不妖的怪物,从千金小姐到妖异魔女,你付出一切温柔,可我已配不上你给的安稳流年,你说时过境迁仍然愿意为我这个白发妖女执笔画眉,可我只能给你一个远去的背影……看斩妖除魔的他与亦正亦邪的她谱写一场云州惊世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