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800000003

第一回 董义士沧州救恩师 风尘女酒楼飞梅针

清朝道光三年,中原大旱,又闹蝗灾,哀鸿遍野。河北、山东闹起了八卦教农民起义,但是不久便被清**残酷镇压。这一年,河北沧州城里发生了一件值得记叙的大事。

一日下午,天气闷热,蝉鸣不绝。这时,从城西走来一位神色惊慌的青年,他膀大腰圆,双目如电,身着褪色青衫,背着一个蓝底碎白花的背囊。他疾步走进街心一座名为“香四季”的酒楼。

那酒楼古朴典雅,朱木青瓦,门前竖着一面杏黄酒旗。青年刚走上楼梯口,店小二慌忙出来阻拦说:“今日街上有杀身事,不接客,请客官下楼,失礼了!”

青年眼睛一瞥,只见楼上靠窗桌前,已有一位妙龄女子端坐在那里。那女子眉清目秀,眉宇间透出勃勃生气。她上身穿一件藕荷色紧身衫,束一条杏黄丝绦,水绿裤上镶着暗红道,脚踩一双黑绒双梁云头粉色薄靴,背插一柄鸳鸯宝剑。

青年眉头皱了一皱,说:“哼,你为什么招待那位女客,难道这里是女子酒店?”

女子听罢,哼了一声,微微冷笑。

青年一掌推开店小二,这青年气力甚大,店小二几步退到女子桌前。

女子不慌不忙,用纤纤玉指一弹店小二的腰,店小二又反扑过来。

青年暗自称奇,一闪身躲开店小二,疾步来到窗前,拣了另一个座位坐下。

店小二心知这位青年也不好惹,急忙端来酒菜放在他面前,并趋身附耳说道:“客官不知,一会儿这楼下就要有人头落地的事啊!囚犯是沧州城里鼎鼎有名的六合拳拳师李忠义,他加入了反朝廷的八卦教。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官府带了几十人去李忠义的家里抓他。那李教头也是位好汉,官兵打不过他,最后只好把刀架在李忠义母亲的脖子上。李忠义是个孝子,这样才束手就擒的。唉,可惜呀!可惜!”

青年听了,眼圈一红。

“杀叛匪喽!”一阵锣响,从街东来了一伙清兵,木囚车中绑着一位遍体鳞伤的中年汉子。那汉子虎目剑眉,留着络腮胡须。

两个刽子手胸毛袒露,肩扛明晃晃的砍头刀,耀武扬威地在车前徐徐而行,两旁站满了沧州百姓。

那汉子在木囚车中昂首挺胸地对围观的人喊着:“乡亲们,八卦教是杀不完的,清王朝卖国求荣,逼得民不聊生,他们就要完蛋了!”

这时,只见一个清兵走上前,用刀背猛磕汉子的后背,那汉子立时口吐鲜血,但依然骂声不绝。

清兵来到酒楼下,把那汉子从木囚车上拖下来,按跪于地。

这时,从后面轿子里走出沧州知府裕荣。

裕荣来到汉子面前,摇晃着脑袋,干咳几声,说:“八卦教匪首李忠义,纠集教众,图谋不轨,妄图推翻我大清,朝廷有旨,将他就地正法!”

酒楼上的那位青年听了,再也按捺不住,“唰”地从背囊里抽出一柄宝剑,一招“白鹤亮翅”,从楼上飘下来。只见宝剑在两个刽子手头上一磕,两颗人头应声落地。

清兵“呼啦啦”一下将他围在核心。

青年毫不畏惧,刺东挑西,杀得清兵七零八落。

但听一声呼哨响,沧州镖局的十几名保镖赶来助战,其中有一位使月牙铲的镖师,武艺高强,气力甚大。

青年奋勇拼搏,渐渐气力不支,被逼到一家山货店的屋檐下。

那囚犯一见情势危急,大叫:“海川,还不快跑!”说罢,退到一个清兵面前,磕刀而死。

青年一看,热泪簌簌而落,大叫一声“师父!”险些昏厥过去。

那镖师趁这个空隙,一招“平沙飞雁”,月牙铲挫破了青年右臂的青衫。

这时,只听“嗖嗖”几声,从酒楼上飞下几根梅花针,两个清兵和一个保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楼上有叛匪!”一伙清兵和保镖蜂拥冲入酒楼。

那镖师仍死死缠住青年,月牙铲上下翻飞,如流星飞舞。

青年大汗淋漓,举剑招架。

这时,酒楼上那个倚窗女子玉腕一抖,撒出一把梅花针。

只听镖师“唉哟”一声,扔铲便跑,手腕上淌下几串鲜血。

青年趁势杀开一条血路,朝沧州郊外树林跑去。

青年叫董海川,顺天府文安县朱家坞村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幼嗜武艺性喜遨游,秉性刚直,少时因一案牵连,藏匿叔叔家中。几个月前,他的家乡来了一位叫李忠义的卖艺人,是沧州的六合拳拳师。海川见他为人诚实、武艺高强,便拜他为师,留宿叔叔董兴家中。

李忠义授艺严格,董海川学艺认真,二人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一个月前,李忠义老母病危,告辞海川回家探母。几天前,海川听人说,李忠义是八卦教起义军头目,在沧州家中被清兵捕获,很快便要问斩,于是火急火燎地赶到沧州。海川来到沧州城里,正遇上清兵欲斩师父。

董海川来到沧州郊外树林时,天色已晚,一钩弯月沿着树梢悄然升起,在薄云里盘桓,显得凄清苍凉。他眼见师父惨死,想到自己与师父相处的情景,愈觉凄凉恍惚,朦胧中倚着一株古槐进入梦乡。

也不知过了几个时辰,一股凉风把他袭醒。刚才梦中他与师父相见,拥抱言欢,切磋武艺,甚是快活。可此时师父已成刀下之鬼,只剩自己孤身一人,于是放声痛哭起来,决意以死殉师。

他解下腰带,拴于槐树上,又搬来一块大石头放在下面,把脖子套进去,一咬牙,叫声:“师父,我随你去了!”接着,一脚踢飞了大石,身子晃悠悠悬了起来。

正在此时,突然一颗飞石掠过,董海川“扑通”一声摔了下来。他甚觉纳闷,四处寻看,只见对面的一株古槐树干上笑吟吟地坐着一位少女,凄凄月色之下,甚是玲珑可爱。

那女子正是白日沧州城里酒楼上救他的那个俏丽女子。

董海川问:“你是何人?怎么老跟着我?”

女子笑道:“吕家有悲哀,飞攀尼观松。燕翩清宴殿,落剑竟无声。”

董海川说:“我不通文墨,你不要作诗跟我绕圈子,你为什么用飞蝗石救我?”

女子凤眼圆睁,眉毛一挑,冷笑说:“一个堂堂男子汉,竟要轻生,太没出息,死了还不如一堆粪土!”说罢,从树上飘然跳下,遁进密林。

董海川转念一想:这女子说得有理,我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怎么对得起父母和师父,可是如今该怎么办呢?

他踉踉跄跄朝前走着,过了约摸三里地,出了密林,来到一片乱坟岗子,忽听前面有隐隐哭音。

他顺着哭音寻去,在一个土丘后面,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趴在一个新坟上痛哭。

坟头上插着一块木牌,上写:沧州李忠义之墓。

董海川大吃一惊,忙问:“老人家,您是李教头的什么人?”

那老妇人正哭得伤心,看见一个陌生人,有些惊慌。但见董海川眉慈目善,不像歹人,于是颤巍巍地手指坟头说:“这是我儿之墓。”

董海川一听,“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妇人面前,哭道:“师奶奶,我是董海川啊!”

老妇人一听“董海川”三个字,踉跄着爬起来,仔细端详了一阵儿,然后猛地把他搂到怀里,泪如雨下。

老妇人把李忠义受难缘由对董海川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原来李忠义的祖先是李自成起义军的军官,清兵入关后,李忠义的祖先便隐姓埋名居住在沧州。李忠义长大后志在反清复明,参加了秘密组织天龙八卦教,他们平时以卖艺为名,发展教徒,预备起事。一年前,有人密告李忠义图谋反清,李忠义托邻居照料八旬老母,独身浪迹乡野,以卖艺为生,联络教众。然他从文安县返回沧州不几天就清兵抓去了。

老妇人说到这里,喟然长叹道:“自从清兵入关后,汉人受尽屈辱,民心思反。忠义顺应民意,立志反清,不愧是李家的忠义之人,今番壮烈而死,虽死犹荣。”

老妇人眼望朗月,抚摸着董海川的头说:“那天夜里,清兵突然包围了我的家,忠义从睡梦中惊醒,推醒我,说他已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委屈了你这徒儿。他夸你勇力过人、头脑聪慧,若遇高师,会很有前途,日后定能在武林中崭露头角。他还说我若遇见你,让你去山东泰山玉皇庙找一位叫郭济元的武术大师,江湖人称其为铁拐道人。”老妇人说到这里,拉着董海川来到李忠义墓后的一块大石头前。

老妇人运一口气,伸动双臂,把这块石头轻轻推到一边。

董海川暗暗称奇,心想:这老妇人原来也有功夫,年逾古稀,竟然有这等气力。

老妇人说:“你挖地五尺,便有一柄宝刀,唤做‘秋风落叶草’,削铁如泥,是我家祖传的宝刀。先祖就用这柄宝刀随李自成将军南征北战,如今这柄刀传给你,希望你能扶贫除恶。‘铁拐道人’见到这口宝刀就会收你为徒的。”

董海川点点头。老妇人端坐地上,正色说:“授刀!”

董海川便俯身用手挖土,挖了五尺来深,果然有一个布包。他拿起布包,打开一看,果然有一柄宝刀,锃光瓦亮,寒气逼人。刀柄上方清楚地刻着一行小字:秋风落叶草。

董海川用手抚摸宝刀,顿觉凉气袭手,直透脊骨。

这时,只听“啊”的一声,海川扭头一看,老妇人已手握利剪倒地身亡。

董海川知道老妇人是不愿拖累自己和旁人,才悲壮自尽的,不禁肃然起敬。

他在李忠义墓旁,挖了一穴,将老妇人尸身安放其中,用土掩埋。然后将宝刀用布包好,背于身后,在李忠义墓前又连连磕了三个头,然后朝南走去。

董海川朝南走了一月有余,才来到山东泰山脚下。这里群山雄踞,拔地隆起,气势磅礴。他初到此山,惊叹不已。难怪汉武帝曾赞叹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汉代著名文人东方朔也曾著文称赞道:“盖将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微九河其线,委小七泽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终南、五民、岷、嶓、雁荡之秀,拔天台、会稽之奇。”

董海川寻中路上山,过王母池、红门宫,拾级而上,又过万仙楼、斗母宫,经柏洞、壶天阁、回马岭,便来到中天门。这中天门东靠中溪山;西倚凤凰岭;北望岱顶,云梯高悬,南天门遥遥在上;南眺汶河,流水如带。

董海川看得眼花缭乱,不禁心花怒放。从中天门往上走,山路趋向缓平。过了云步桥,便到了五松亭。传闻秦始皇当年登泰山,曾在此处松树下避雨,因为松树“护驾”有功,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离此不远是对松山,那山双峰对峙,苍松重叠,乱云缥缈其间,风起松涛拍岸。从对松山到南天门的一段山路,是著名的泰山十八盘,盘道中途有一座升仙坊。

董海川走着走着,前面走来一位瘦道士,双手抱臂,嘻嘻笑道:“你若要通过此处,须与我比武。若赢我,便放你过去。”

董海川听了有点恼火,心想:这道人真是无礼,光天化日之下,竟阻挡别人去路,应当教训教训他。想着,一招“猛虎掏心”,一拳朝那道士打去。

那瘦道士不慌不忙,运口气,鼓着嘴巴,“噗”的一声,嘴中喷出一道水柱,直奔董海川。董海川不知这是击水功,只觉得一阵寒气袭来,赶忙闪身,还是慢了一点,左肩已被击中。

他感到一阵酸痛,扭头一瞧,衣衫已被击破,左肩头红了一片。

他不禁倒退几步。

“师弟,休得无礼!”只听一声大喝,从上面石阶上又下来一位胖道士。“还不快去担水,小心师父骂你!”

瘦道士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一溜烟似地朝山上跑去了。

胖道士也尾随而去。

二人一前一后,疾步如飞。董海川整整衣衫,继续前行,只见石阶上嵌有一双双脚印,他不禁称奇:这两人真是好功力,莫非他们都是铁拐道人郭济元的弟子?看来我这番辛苦没有白费。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接近南天门时,回头一望,仿佛身在云霄之中,董海川心中顿生快意。

他从摩空阁出来,穿过天街,来到了泰山极顶,又名玉皇顶。只见山顶有一道观,金碧辉煌,门额书“碧霞祠”三个字。

董海川暗喜,心想可找到郭先生了,他下意识地摸摸宝刀“秋风落叶草”。这时,那个瘦道士正挑着水桶走出院门,朝董海川做了一个鬼脸,旋风一般下山去了。

董海川跨入大门,走进正殿,殿内一片香烟缭绕,一位老道长端坐在碧霞元君像前,口中念念有词。

董海川正欲上前问话,那胖道士从西厢房走了出来,问:“你来这里有何事?”

董海川急忙揖身道:“借问道长,此处可有一位铁拐道人郭济元?”

胖道士上下打量他一番,说:“郭道长来去无踪,云游天下,他从燕山来此栖身,几日前不辞而别,听说他到河南开封去了。”说罢,不紧不慢地回东厢房去了。

董海川听了,如凉水浇头一般。他只得从原路下山,来到中天门,顺凤凰岭西行,经黄西河谷,过黑龙潭,来到一座寺院前。

董海川见天色已晚,便想进寺借宿。走近一瞧,只见山门上写着三个字:普照寺。走进寺门,看见一位老和尚正在练功,他身捷手快,婉若游龙。忽然,他来了一招“金鸡独立”,收住招式。

董海川不禁叫好,可仔细一瞧,自己背后的“秋风落叶草”已在和尚手中。

和尚拔刀出鞘,飞步劈向旁边一株幼柏,只听“咔嚓”一声,幼柏拦腰而断。和尚又劈向旁边一座石碑,那石碑也被削去一角。老和尚啧啧赞道:“好刀!好刀!”说着,又一个虎步,那刀又回到董海川身后,功夫干净利索。

董海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弟子不远千里,拜访名师,请受弟子一拜!”

老和尚听了,不耐烦地说:“我这武功,不传外人!”说完,傲然入寺。

董海川一路靠卖艺为生,辗转来到了河南开封。街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董海川看见一家客店,便想进店住下再作打算。

店小二是个瘸子,身材短小。

董海川问:“此处还有房间吗?”

店小二说:“客官随我来。”

店小二引他来到后面一间客房,屋内窗明几净,倒还利落。

店小二给他打来洗脚水,又给他换了新被褥。

董海川解下宝刀,一摸怀里,只剩三个铜钱。他拿起宝刀,就要出门。

店小二慌忙上前拦道:“客官是不是嫌我这里不干净。”

董海川说:“不是,我身上盘缠将尽,我到外面再耍几回武艺赚些钱,再来住店。”

店小二忙说:“不妨,不妨,我家掌柜不是钱串子,先住下再说。”说着,拉着董海川在椅子上坐下。

董海川见他言辞恳切,也不再推辞,就住下了。

次日天蒙蒙亮,董海川被鸡鸣声唤醒。他梳洗完毕,来到院里,练起了六合拳。正练得起劲儿,只听前屋的店小二喊道:“开早饭喽!”

董海川打完拳,回屋擦了擦脸,便来到前屋。这里是个饭堂,里面已有两人,靠东边屋角坐着一个胖和尚,敞胸露怀,摇着一把大蒲扇。西边屋角坐着一个老道,鹤发童颜,正在闭目养神。门口老榆树下拴着一头小毛驴。

店小二来到胖和尚面前,打揖问道:“请问师父,您吃点什么?”

胖和尚打了个哈欠,说:“来一斤狗肉包子。”

店小二赔笑道:“我这店里只有猪肉、牛肉、羊肉、驴肉包子,还没卖过狗肉包子。”

胖和尚说:“那好,来二两驴钱肉,一斤牛肉包子。”

店小二一扬毛巾,说声:“好嘞!”又来到老道面前问道:“这位道长您来点什么?”

老道摸摸鹤发,眨巴眨巴眼睛,开口说道:“我只想在这儿歇歇脚,一会儿就走,什么也不吃。”

店小二笑道:“您老尽管歇着,一文钱也不要,别把凳子磨坏了就行。”说着又来到董海川面前。“壮士,您吃点什么?”

董海川要了半斤猪肉包子。

此时,住店的人们也陆续进来坐下。

这时,门外一阵环佩叮当之声,走进一位俊俏女子,她举止轻盈,款步来到一个座位坐下。

胖和尚见那女子颇有姿色,嘴里一边嚼着包子,一边凑到那女子跟前,说道:“娘子,贫僧陪你用早饭如何?”说着坐在女子旁边,动手动脚,而那女子纹丝未动。

董海川一向爱打抱不平,见老和尚调戏妇女,心中不满,上前喝道:“你这和尚,好生无礼!”

胖和尚一听羞红了脸,一甩蒲扇站了起来,说:“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董海川道:“有本事通个姓名,我不打无名之辈!”

胖和尚听了呵呵笑道:“我是山西平遥双林寺的知觉和尚,你这毛头小子是何人?”

“我是顺天府文安县朱家坞村的董海川。”

知觉笑道:“你先打我吧!”

董海川趋身上前,挥拳便打。

知觉和尚用蒲扇左挡右搪,董海川拳拳落空。

知觉笑道:“你那拳头不顶用,还是拿个家伙吧!”

董海川“唰”的一声抽出“秋风落叶草”,但见寒光四射,众人齐声叫好。

知觉和尚也怔了一怔。

董海川大喊一声:“看刀!”一招“力劈华山”,直奔和尚。

只听“咔嚓”一声,分明是对着和尚砍的,可是却把桌子劈去一角。

董海川转身去寻知觉和尚,他正蹲在一张木凳上嘿嘿地冷笑。

董海川有点心慌,自知武功浅薄,可又欲退不得。

这时,知觉和尚跃上桌面,又飘然落地,全无声响。

知觉和尚笑道:“后生,这下该瞧我的了。我要叫你瞎一只眼睛。”说罢,伸出左手两指,朝董海川戳来。

这时,只听“哎哟”一声,一个面团飞来,糊住知觉和尚的左眼。

知觉和尚急忙用手去扒左眼上的面团,又有一团面糊住知觉右眼,知觉急忙扔掉蒲扇,用双手去扒面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面团扒掉。他自知遇到高手,唯恐吃亏,于是夺门而出。

扔面团的正是坐在一边养神的老道。

他抖抖烟色道袍,正了正雪白的云髻,朝那俊俏女子唤了声:“翠珠,我们继续赶路。”说罢,出门,在那老榆树下牵过毛驴,跃身骑上。

店内端坐的少女缓缓起身,她来到毛驴前,将缰绳牵在手中,渐渐远去。

原来老道和那女子是一路人。

莫非那老道就是铁拐道人郭济元?

董海川急忙奔出店门,可是老道和少女已踪迹皆无。

董海川扫兴回到店内,帮助店小二收拾了一番。他想到已无盘缠,于是带上宝刀来到相国寺前。

他脱了青衫,打了一趟六合拳。

此时,已有不少人围了上来,他朝众人作了一圈揖,说:“有瘾您凑合着瞧,没瘾您站在一边助助威,练得不好,您甭给掏银子!”说罢,又耍了一趟六合刀。舞毕,把刀放下,朝众人拱手作揖。

这时,从东边来了一位骑白鹿的和尚,着一身皂色僧服,腰间挂个大葫芦。他呵呵笑道:“这等武艺还有脸面在此卖弄,不如回家种地去!”

董海川听了,朝和尚作揖道:“你若不服气,咱们比试比试。”

和尚听了,不慌不忙,解下大葫芦“咕嘟嘟”喝了一大口,然后朝董海川一努嘴,“噗”的一声,一道水柱喷来。

董海川在泰山已见识过此功夫,急忙转身,那水柱喷到地上,竟击出一个水坑。

董海川心想:这和尚虽然年轻,还真有功夫,不如拜他为师。

一抬头,那和尚骑着白鹿已经离去。

董海川追上前去,叫道:“请问师父,你是哪个庙的?”

那和尚也不回头,只是吟道:“少年遁空,林中鹿鸣。寺烛明月,僧锁云重。”

董海川见那和尚并未停下,扫兴而回。众人早已散去。

董海川回到原处,低头一瞧,糟糕,“秋风落叶草”已不知去向。

同类推荐
  •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 作者的童年与少年充满苦难,但“做诗”这一项活动,却给了作者许多乐趣。后来下乡当了知青,在偏僻的山村里,认识了同样喜欢做诗的一个郎中与一个木匠。他们两个人都年过五十,而作者才十七岁,但作者们很快就相濡以沫,因为作者们都喜欢做诗。这时,外祖父已经作古,作者没有继承他的高超医术,却接下了他的旧体诗的薪火。兹后,旧体诗的写作,便成了作者的一大嗜好。比之新诗,作者的旧体诗更具私密性,也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命历程,出于敝帚自珍的,作者就想把自己写的旧体诗结集出版,但其间因各种原因,终于得以实现,这还得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执事者金平、林文询及蔡曦等道兄的襄助。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诗作,是作者十七岁至五十二岁这三十五年间的大部分作品。作者从来都没有花整块儿的时间来写作旧体诗。集中之作,多半是茶余饭后、读书笔耕后的即兴之作;旅途上,开会时,朋友雅聚微醉之后,都是作者“做诗” 的最佳时间。作者之所以将诗集名为“闲人诗稿”,乃是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人尽管可以在俗世中忙得不亦乐乎,但心一定要闲。这本集子前面的两篇序言,是作者的两位老师徐迟和曾卓写,作者准备出《闲人诗稿》,徐迟很快写了这篇序言,曾卓看过集中诗词后,又欣然提笔写了一篇,轮到诗集出版了,两位老师却都作古。在此,仅向他们的在天之灵表达作者的崇高敬意。两位老师都是名震文 坛的新诗大家,都是新文学的健将,对旧体诗都持排斥态度。特别是主持过《诗刊》编务的徐迟,排斥犹烈。但奇怪的是,两位老人看过作者的旧体诗后,都改变了态度,都成了 “不薄新诗爱古诗”的人了。否则,单纯的师生之谊,他们也不会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序言来。"
  • 长相守之不腐的爱

    长相守之不腐的爱

    长相守之不腐的爱 咕噜水
  • 凤凰琴
  • 百变女杀手

    百变女杀手

    百变女杀手 楠木嘉
  • 往事百语①

    往事百语①

    往事百语① 星云大师
热门推荐
  • 不识枕边人

    不识枕边人

    焖烧男遇到清炖女,大家一锅煮了吧……曾经戎马一生威震八方的将军,在无名小镇上遭遇到冷静自若、游离在人群之外的伪装寡妇。都还没有承认自己的感情归向却被世俗束缚不得不结为夫妇。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娶妻生子,她也从来没想过嫁给老古董,婚嫁之后,更知自己——不识枕边人他有着显赫家世、峥嵘过往,她有着离奇经历、诡异背景……究竟,这个枕边人,是不是自己的良人呢?
  • 明日的明天

    明日的明天

    一个关于游戏的小说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王者之仁者无双

    王者之仁者无双

    我是谁,谁又是我这个问题,好难啊!小乔:“我只知道,你是说好要陪我一辈子的人。”赵云,一意外来到王者大陆的人,试图用仁道唤醒王者大陆中所谓的勾心斗角、利欲熏心,但到头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一直以来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我有保底奖励

    我有保底奖励

    未来地球资源枯竭,集中全球资源打造了一艘速度接近光速的飞船“希望号”,林江均父母作为地质学家随行前往20光年外的格利泽581d。二十年后,凭空出现在太平洋上方的星石被发现具有超自然能量,其中还隐藏了如何制造飞船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各国耗费数年合力研制出网游《九仙》,游戏掉落的金币总量可以被星石打造成数十艘飞船,联邦政府根据获得金币数量决定登船顺序,由此掀起了全球网游的热潮。林江均为了见到父母也加入这场游戏,并拥有了星石给予的金手指:保底卷轴。装备爆率感人?卷轴特殊效果的触发总是不出现?附魔总是失败?在我这里只要累加概率达到100%,一切的概率事件都将成为必然!
  • 我其实不算很狗

    我其实不算很狗

    李逸是一个资深狗道中人。重生异界后,惜命的他更是在狗道越走越远。不过现在的他,面临着一个事关自己未来发展大计的重要问题——如何让无情峰峰主王舒桐收自己为徒?
  • 吾欲与君共白头

    吾欲与君共白头

    五族争战,魔族大败。并因此迁徙与忘忧河境内,魔王闻琛也因此被众神合力封印法术。几十万年来,受尽各族的欺辱。白止是青丘九尾狐族狐帝狐后的长子,也是青丘未来的帝王。两人本毫无瓜葛交际,却因天帝为打压青丘故意派遣白止到忘忧河寻找怨念灵芝,从此开启这孽缘……魔族疯批帝王??九尾狐族柔弱仙上
  • 精彩小说2

    精彩小说2

    有目标才可以前行,进取须先立志。清楚的认识自己,找准适合自己的舞台,珍惜每一分时间,失败了不放弃,积极进取,奋斗拼搏,最终体现人生的价值。
  • 无形之手

    无形之手

    人,是地球上最智慧的动物,而常感叹:身不由己!就象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仿似有一只无形之手,被它操控摆布!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钱币;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土地;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思想;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信仰;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地方风俗;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人的嘴巴,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人情社会,也有人说这无形之手是仁义道德。。。。。。。。这般交织缠绕,仿似我们处于混沌文明之中,战争与和平历史周期交相更替,人们不禁又感叹:做人真难!活得好累!仿似我们幸福安全要靠天,出生在皇帝好的时代是运气好,出生在战乱年代,那是命不好!本书以拜天主教的太平天国为开端,几个年轻人为躲避战乱,逃落他乡,后几代人历经不同时代的境遇。。。。。。。直至改革开放的2010年,这一代人是否能找到无形之手到底是什么?我们决不拘泥于统属,我们将以致力追求格物事物的本质,以追求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