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窦太后徙居南宫,已经二年,灵帝并未往省,张奂谢弼,相继进谏,俱为阉人所阻,事见前文。会灵帝选定皇后宋氏,朝廷称贺,宋氏为执金吾宋酆女,由建宁三年选入掖庭,册为贵人,越年正位中宫,晋封酆为不其乡侯。后既正位,当然至永乐宫朝见灵帝生母孝仁皇后,即董贵人,见五十五回。独未闻过谒南宫。既而灵帝天良发现,暗思自己入承帝统,全仗窦太后从中主持,大恩究不可忘,因于十月朔日,率群臣往朝南宫,亲至窦太后前,奉馈上寿;窦太后亦改忧为喜,畅饮尽欢。黄门令董萌,素受窦太后恩眷,至此见灵帝省悟,乐得乘间进言,屡为窦太后诉冤;灵帝乃常遣董萌过省,一切供奉,比前加倍。偏曹节王甫等,引为深恨,反诬萌谤讪永乐宫,下狱处死,窦太后又失一臂助。灵帝复为阉党所迷,将南宫置诸脑后,不再往朝。越年颁诏大赦,改元熹平。中常侍侯览,调任长乐宫太仆,骄奢益甚,夺**女,破人居屋,怨满通衢,甚至同党亦被他侵迫,互生嫌疑;有司始得举劾览罪,策收印绶,下狱自杀。多行不义,必自毙。惟曹节王甫揽权如故,窦太后为节甫所排,频年抑郁,饮恨不休,嗣闻生母复流死日南,连尸骸都不得归葬,益觉得哀思百结,无限酸辛。也是自贻伊戚。古人有言,女子善怀,况如窦太后的始荣终悴,不堪回首,怎能不恹恹成疾,促丧天年?熹平元年六月,竟在南宫中病逝。阉竖积怨窦氏,但用衣车载太后遗骸,出置城南市舍;曹节王甫,居然入白灵帝,请用贵人礼殡殓。灵帝摇首道:“太后亲立朕躬,统承大业,朕方自愧不孝,怎得反降太后为贵人哩?”还算有些良心。于是棺殓如仪,举哀发丧。曹节等复欲别葬太后,进冯贵人配桓帝,灵帝未以为然,因诏令公卿集议朝堂,特派中常侍赵忠监议。仍用阉人监议,可见曹节等势力。时太傅胡广已死,太尉刘宠早经免职,后任又掉换数人,继起为太仆李咸。咸自超迁太尉后,屡患疾病,告假养疴,闻得朝廷集议,欲将窦太后别葬,因即力疾起床,令家人捣好椒毒,取纳袖中,便与妻子诀别道:“若窦太后不得配食桓帝,我誓不生还了!”说着,遂乘舆入朝,遥见群僚已萃集一堂,差不多有数百人,乃下车徐进,按席坐着;好一歇不闻人声,彼此面面相觑,无敢先言,因也暂忍须臾。少顷由赵忠开口道:“诸公既已到齐,应该即时定议!”坐旁方有人起立道:“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何必多疑?”咸闻言正中心坎,忙视发言的大臣,乃是廷尉陈球,正思接口赞成,那赵忠已微笑道:“陈廷尉既有此意,应即操笔立议!”球并不推辞,就取过纸笔,随手草成数行,遍示大众。但见纸上写着:
同类推荐
乾隆皇帝——夕照空山
《夕照空山》是系列长篇小说《乾隆皇帝》的第二卷。进入壮年时期的乾隆一改青年时期的风采。为了在文武两方面开创清王朝的辉煌盛世,他全身心地投入勇创大业之中。征伐大小金川的战事,屡战屡败;运往前线的军饷,被抢劫一空;追捕白莲教女首领“一枝花”,一次次失利。为编纂《四库全书》征集民间善本、孤版图书,又受到士子们的抵制。再加上富察皇后病势垂危,皇七子病逝。国事家事连连受挫,乾隆仍然壮怀激烈、坚韧不拔、日夜勤政不息。作品塑了一大批活鲜鲜的艺术形象,颇能引人
热门推荐
花前月下之今生来赴约
她说:这一世不负国,不负自己的王妃,不负自己的孩子,唯独负了自己,我们两个为国,负了自己,来生可否不负对方,我……忍的好辛苦,她闭上眼睛,眼角的泪滑落,她知道来生或许也不能在一起,她只是想安慰自己罢了,可是她不知道她死后,他也死了,他怕等不到她,所以死了,可是终究也没有埋在一起,毕竟都是王爷,世人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写成了书,改了国名,可是这位寒王,是清王的转世,他们两个在八国动荡,战火纷飞的情况下能否在一起?没有人知道,世人只知道寒王可怕,杀人不眨眼,手段残忍,比清王更可怕,权利更大,在江湖威望更高,所以很多人想杀了她,只要她死了,清歌国,朝阳国就完了,他门就可以统一八国了,她成了公敌,可是还有人保护她,希望她能续前缘,再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二人在一起还是敌人或者一生没有见过对方或者又错过了?谁又是带着记忆来寻的人?